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撐,而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結合點,必須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事關教育強國成敗。我省《關于進一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出臺,為我校持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以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指南。
一、高校教師評價改革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
高校教師評價改革不僅關系到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更影響到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是教育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舉措。
在過去一段時期,高校教師評價往往過于追求成果數量等因素,而忽略了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社會服務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評價。教師評價改革要建立更加科學、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激發教師內在動力和潛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在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下,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從而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二、深入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在統籌謀劃、機制建設等方面下功夫,通過系列改革舉措,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深入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突出以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教師評價的基本依據,不斷完善師德師風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師德師風培訓體系,通過組織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培訓班,舉辦師德典型宣講等多種渠道,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二是加強師德師風監督考核,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三是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通過組織“最美教師”、教書育人楷模評選、表彰和宣講活動,選樹“身邊的榜樣”師德典型,弘揚高尚的師德風尚,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堅持引進培育并舉,構筑人才發展高地。完善人才引育制度,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激發教師隊伍發展潛力。一是優化引才體系。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以服務山東強省建設為目標,搶抓“811”項目重大機遇,加強人才體系頂層設計,加大高水平人才引進力度,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注重考察專業技能、創新思維和履職貢獻,持續優化人才結構。二是強化教師培養。實施“山海英才工程”“菁英計劃”等系列人才工程,綜合考慮人才情況,制定個性化培養計劃,給予政策和經費幫扶,定期進行評估,全力支持教師成長。三是激發教師創造潛能和創新效能。聚焦關鍵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聚焦一流學科建設核心指標,實施人才發展類、人才培養類、科學研究類等項目“揭榜掛帥”制度。不以“人才帽子”“職稱高低”“論文數量”論英雄,讓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領軍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推動標志性成果實現重大突破。
深化聘任制度改革,提高用人機制活力。一是優化教師崗位設置,修訂《山東科技大學崗位設置、聘任及管理暫行辦法》,對教師崗位按照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實行分類管理,提高對教師的教學業績要求,引導教師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二是完善崗位評聘制度。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特點,分類設置評價標準和評聘辦法。逐步構建正常晉升競聘、“教學骨干”、“直通車”、“直聘制”等崗位聘任方式,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著重考察教師的工作業績和學術成果,破除資歷限制,向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教育教學效果突出、在科研中取得重大前沿技術突破以及在社會服務中做出突出社會貢獻的教師傾斜。
三、持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深化學校教師評價改革
構建教師評價體系是系統化工程,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崗位特點、職業特性和發展階段,需要持續優化政策支持、制度設計、組織實施等工作。下一步,教師評價改革將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和辦學定位,通過完善教師評價標準、健全評價機制,建立以能力、業績為導向,重貢獻、重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
突出教書育人實效,不斷完善教師分類評價。完善分類評價標準,不斷完善評價標準和崗位業績要求,全面反映教師的真實能力和潛力。優化分類評價,遵循不同類型教師成長和職業發展規律,科學合理設置評價周期,以聘期評價為基礎,突出中長期目標導向。堅持分類聘任,根據不同崗位類型和學科領域,設定差異化的評價體系,優化按系列設置的專業技術崗位聘任申報條件。
突出質量貢獻導向,用好考核“指揮棒”。優化“考什么”,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堅持把師德放在首位,注重職業操守,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和工作實績的考核。完善“怎么考”,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扭轉“重科研、輕教學”的不良導向,破除“重數量、輕質量”傾向。進一步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同行專家評價制度。突出“怎樣用”,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考核結果與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掛鉤,讓有真才實學、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突出知識價值導向,持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加強評價與激勵機制銜接,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深化績效工資改革,建立以教育教學類、學科建設類、科研類、人才建設類、綜合管理類等五類業績績效為核心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核算體系,堅持向教學一線和突出業績傾斜。構建人才團隊激勵機制,對年度內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術團隊給予績效獎勵,激勵團隊發展,推動開展有組織科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我校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化落實新時代教師評價改革各項要求,有效激發教師立德樹人內生動力,為推進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作者苗汝昌,系人事處處長、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