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為興業之本。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創新活力,關鍵靠人才。
一個優秀的人才往往能夠帶動一項重大技術的突破,培養出一批骨干,盤活一個團隊,開辟一個領域,支撐一個學科的發展,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我們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必須把人才這個“第一資源”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目標實現的最核心要素。
要種好梧桐樹,以引鳳凰來。事業是人才最大的感召力、吸引力。樹立“你有多大才,就搭多大臺”的理念,構建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實施“一流人才強校工程”和“山海英才工程”,放眼寰宇,萬里攬才。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國內外的各方面優秀人才、頂尖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
要發揮好人才應有的作用。事業是凝聚人才的最佳平臺,崗位是培養人才的最好課堂。人才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才干,努力干出一番事業。要把優秀人才選拔到相應的崗位上,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華、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在實踐中實現人生的價值。要有成就事業的沖動和激情,積極為那些有志于獻身科研創新的優秀學科帶頭人創造條件,讓他們干事業有舞臺,創新有機會,發展有空間。切實尊重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鼓勵他們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克服“見物不見人”和“重使用,輕培養”的傾向,努力營造一種尊重特點、鼓勵創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環境,激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要努力創設拴心留人的制度環境。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做好團結、引領、服務工作,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落實好現有人才政策,想方設法用足、用活政策,決不讓好政策成為“抽屜政策”,完善人才管理服務機制,推動形成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治理體系。對各類人才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不求全責備,不以偏概全。正確對待人才的正當利益和合理要求,幫人才之所困,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努力讓人才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學校的全面建設之中。
要下大氣力培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全面實施“菁英計劃”,遴選一定數量的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培育出若干省部級以上人才 (團隊)。出臺青年教師訪學進修、掛職鍛煉支持政策,選派一定數量的青年教師赴海外訪學、赴政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提高博士后招收數量和培養水平。
人才興,則科大興;人才強,則科大強。(山東科大報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