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從廣義講,是學校、學界、政黨或其他社會組織在學習方面的風氣。單就學校而言,學風是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等方面的風氣與風格,是學校全體師生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而從狹義講,學風是指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固化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學習風氣、風格、傳統和氛圍,是陶冶、熏染在學學子心性情勢、行為習慣的一種濃厚氛圍和無形力量。
不同的學校在學風方面具有不同的內涵和特質。67年來,我校已培養近30萬學子,在勤奮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志存高遠、惜時如金、刻苦學習、學用結合,蔚成了“勤學篤行”的優良學風。這一學風浸染和激勵著一屆屆科大學子在學海中沉潛往復、上下求索。他們在這里養成初心,他們從這里昂揚出發,以其堅實的學識基礎和過硬的務實作風,成長為院士、“長江”、“杰青”、世界級CEO、省部級領導,成長為工程巨匠、教育精英、企業翹楚、藝術大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競顯身手、盡展風流!
“勤學篤行”,且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 2014年 5月 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學生:“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鉆研、貴在有恒。大學階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他廣援古訓,教導青年學生,“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干的實干家,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
“勤學篤行”,再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回歸常識”的論述。他指出,回歸常識,就是學生要刻苦讀書學習。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讀書學習,要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馬列經典、中外傳世經典和專業經典。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腳踏實地、苦干實干。
“勤學篤行”,是科大學子經年所成所傳之精神,是黨和國家倡導的青年學生成才報國之道,更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深厚踐學傳統和成就偉大人格、偉大功業之途徑。古人曰:“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禮記》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回歸求學之初心,就科大學子而言,就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特別是學習古今中外偉大心靈凝成之偉大作品,琢磨其巧思,汲取其智慧,融會其人格,光大其精神,以鑄就強弓勁弩,鍛成真才實學,并將其化作為黨和人民服務奉獻的事功實踐,成就自身發展與民族復興的鴻鵠之志。
學者行之始,行者學之成。“勤學篤行”早已內化為科大校園的風尚氣息,成為科大學子自然而然之心性習慣。希冀它廣闊深厚的內涵與意蘊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繼續照耀著科大學子乘風破浪、砥礪前行,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崇高歷史使命!(山東科大報2018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