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不僅是對廣大教師的贊譽,更是對教師職業提出的要求與期待。對此,廣大教師要深刻領會,自覺踐行,從而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面對的是學生,關系到人的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師的面前,一邊是人類經過幾個世紀創造和付出千辛萬苦而得來的精神珍品;另一邊是人民的財富———未來和希望———年輕一代。教師在為社會創造最大的財富———人。”教師不僅要把專業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還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養成崇高的思想品德。
教師以傳承知識、涵養道德推動社會進步,這種傳承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春秋時期,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興辦私學,整理《詩》《書》,實行禮樂教化,為天下培養士人君子;發揮身教示范表率作用,引導學生具備恭信忠孝等高尚品格,具備“仁人”之心。千百年來,中國文化薪火相傳、弦歌不輟,正是源于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近代以來,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到“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一代代教師緊扣時代脈搏,滿懷報國之志,教書育人,傳道授業,在濟世安邦、強國富民大業中體現著“師者模范”和“師道尊嚴”。
步入新時代,教師隊伍既延續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性,又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又提出了新時代加快建設師德師風的“四個統一”,即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2018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并將其列為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三項基礎性工作。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砥礪前行,埋頭苦干,努力成為能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引路人的優秀教師。
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教師職業具有知識教育、道德示范、人性陶冶等特點,表現出鮮明的示范性。“師者,人之模范也。”學生往往把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教師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才能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影響和帶動學生,幫助學生強化道德意識,提高道德修養,提升道德品質,自覺踐行道德規范,促進全面發展。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師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承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幫助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要牢牢把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造就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要樹立學生主體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崗位需求特別是學生發展需求為導向,將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終身學習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實現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創新能力的統一、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以高質量的教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要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要掌握教書育人規律。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還要發展學生的能力。要努力探索、發現、掌握、運用各自學科、領域、崗位的教書育人規律,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建立民主、平等、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講究教育方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師要具備教書育人綜合素質。要有精深的學養積累、嚴謹的治學態度、務實的敬業精神,精通學科專業知識,博采相關科學文化知識,打牢育人基礎,錘煉育人本領,做面向學生的學術對話者,做學生學習的諄諄善導者。
教師要掌握基本教學技能。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高教授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水平。要抓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認真備課、授課、輔導、批改作業;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遵守學習紀律,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教學不是簡單地傳授現存的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熟練課程和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認真把課教好。要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并及時將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理論充實到教學內容中。
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個性化、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教師要善于設計教學,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要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嚴密的教學設計,達到最優教學效果。(山東科大報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