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立足當下、深思歷史、著眼未來,深刻理解和履行自身使命任務的歷史主動精神。
一、中國式現代化:現代化范式的歷史性突破
現代化是內容復雜且體系交叉的概念,其核心是生產力進步與社會發展水平提高,是人類文明的演進與進步,是基于傳統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發生的深刻變革,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資料豐富、生產水平提升等內容,也涵蓋民主程度、國民素養、思想文化、生態環境等當今社會發展的必要內容。
現代化始于英國,進而擴展至歐美,并迅速流布于世界其他地區。歐美各國現代化的具體發展路徑雖有不同,但在本質上有內在一致性,形成了“西式現代化”范式,并成為其他國家長期追隨和學習的對象。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打破了“現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話,也在反思社會主義國家早期現代化實踐中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實現了從吸收借鑒到重塑自我的“主體革新”和從體系構建到優化創新的“內容革新”,探索出兼具世情、國情、黨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充分反映了歷史主動精神賦予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沿,不斷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心和勇氣。
二、歷史主動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主要表現
歷史主動精神是指一個政黨或個人在尊重歷史規律和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洞察歷史大勢、把握歷史機遇、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氣質和實踐品格。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始終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與歷史責任,積極應對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時代主題與歷史任務,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時代變革、國家發展與人民期待有機統一中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在遵循歷史規律中把握歷史主動。作為飽受屈辱與磨難的后起國家,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風險與挑戰,現代化建設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發揚歷史主動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不畏浮云遮望眼,準確認識歷史發展規律,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險所懼,勇敢面對挑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勇毅前行?!卑儆嗄陙?,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執政規律,豐富和發展黨對執政地位、執政理念、執政能力等方面的認識;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方式、戰略、目標等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積極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正是在探索遵循歷史規律、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的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腳踏實地、蹄疾步穩、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開辟現代化建設的新范式、新境界。
第二,在堅守初心使命中把握歷史主動。不同于西方現代化“逐私利,忽公利”的價值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初心是行動的源泉,使命則是追求的目標,只有堅守初心,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耙匀嗣駷橹行摹笔恰爸袊健钡暮诵恼摀?,既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依靠的主體力量,又反映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不斷深化對“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行動立足點的認識,從“精準脫貧”到“鄉村振興”,從“落實重點群體就業”到“穩房價穩預期”,黨始終將“民之常事”作為“國之大者”,在解民之憂、紓民之困、為民造福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深入。
第三,在推進“兩個結合”中把握歷史主動。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話,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化路徑。這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思想,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卑儆嗄陙?,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張力中,尋求結合之道與治世之方?!皟蓚€結合”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核心密碼,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擔當使命、勇毅前行,把握歷史主動,積極作為的特質。
第四,在統籌“兩個大局”中把握歷史主動。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建設都處在世界歷史的發展歷程中,并以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為前提。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生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宏觀背景之下,是后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也不能離開中國的復興,且對后者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在統籌“兩個大局”的過程中不斷推進的,如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世界創造合作共贏的新機遇……這一系列成就,正是我國把握歷史主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助力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三、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實現偉大夢想
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質,彰顯著中國共產黨清醒的歷史自覺、堅定的歷史自信、強烈的責任擔當,也充分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之中。百余年黨史,70余年新中國史,40余年改革開放史,一路走來,我們看到的是中華大地滄桑巨變、面貌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來自國際國內的風險和挑戰也不斷增加、不斷呈現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苯裉?,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在遵循歷史規律、堅守初心使命、統籌“兩個大局”、推進“兩個結合”中,繼續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習近平歷史觀的基本內涵及其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宋開金,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作者冷曉龍,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