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報國”教育思政元素遍布在學校濟南校區各個角落,也浸潤在學生心間,80%以上的學生選擇留學后回國;堅持中外融合創新,培養“厚基礎、精專業、重實踐、強創新、高素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每年60%到國外高校深造的畢業生被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錄取;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國際辦學招牌進一步擦亮……
多年來,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理念,舉學校之力在濟南校區建設國際化辦學試驗區,聚焦品牌建設,著力打造“留學報國”教育思想文化品牌、“省級示范”中外合作辦學品牌、“留學嵙大”國際化交流品牌,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思想鑄魂全面發力,“留學報國”扎根心間
“留學報國”黨建活動室、“紅心向黨 留學報國”校園景觀小品、“留學報國”育人長廊、“留學之路”網絡專欄、“留學報國”宣講團、“追夢留學路 圓夢報國行”主題教育活動……在濟南校區,“留學報國”教育思政元素已經浸潤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不斷發揮“留學報國”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目前,濟南校區學生留學回國率達80%以上。
學校濟南校區黨委認真落實黨建與思政工作主體責任,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思政工作體系,堅持以培育家國情懷為基礎,以拓寬國際視野為延伸,通過價值引領持續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引導青年學子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把青春足跡鐫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使“留學報國”成為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
“關山萬里,愛國之心不改,遠渡重洋,報國之志彌堅。”濟南校區機械與自動化系主任姜帥利用在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訪學之際,面向斯威本學院“2+2”項目學生開展“留學報國”教育宣講。學校每年選派部分教師前往國外合作院校訪學、培訓,訪學教師在海外面向項目出國學生開展“留學報國”教育宣講,將思政教育課上到學生身邊,持續增強合作辦學學生的家國意識,以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連續性和實效性。由濟南校區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創作的“場館里的思政課”作品《弘揚留學報國傳統,投身強國復興偉業》在第八屆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校賽評選中,以其貼近學生的選題、精彩生動的展示榮獲特等獎。
中外融合創新發展,打造辦學品牌“省級示范”
“與來自各條戰線上的優秀青年暢談青春夢想,讓我更加明白了‘青春’二字應該如何書寫。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承擔起促進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以滿腔熱血,書寫璀璨青春!”濟南校區金融學專業“2+2”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王錚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后倍受鼓舞。
越來越多像王錚一樣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活動中嶄露頭角。這得益于學校堅持中外融合創新的新路子。近年來,濟南校區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創新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厚基礎、精專業、重實踐、強創新、高素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掌握國際通用專業規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近四年,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85%以上,每年約30%的畢業生到國外高校深造,其中,約60%的學生被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錄取。
學校致力于打造中外合作辦學省級示范區,現有教育部批準設立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與英國、澳大利亞開展本科合作辦學項目3個,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山東省中外合作辦學示范工程立項建設單位。
聚焦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以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構建中外合作辦學“三全育人”格局。年均100余名長短期外籍教師到校任教,定期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合作學校進修、研討,推進課程、教學團隊共建。以“項目驅動式工程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強調“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工程素質的培養貫穿到教學各環節中,著力構建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平臺建設,深化拓展國際合作。設有中央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中心4個,省級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3個。以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山東科技大學斯威本學院為平臺,與合作院校共建科研中心,在智能制造、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及先進材料等領域開展科研合作,與澳洲教育集團合作成立“山科——澳教智能制造聯合研究院”,成立山東省與澳大利亞交流合作研究中心。
“引進來”+“走出去”,“留學嵙大”傳入60多個國家
2024年春節期間,學校舉辦“留學生體驗非遺文化”研學活動,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近30名留學生,走進高密市姜莊鎮,體驗泥塑、木版年畫等非遺民俗文化項目,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塔吉克斯坦籍學生吳芃談到,“不論是富有魅力的泥塑,還是其他中國文化,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朋友分享這些新鮮事。”
近年來,學校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創新推出“課堂+基地”留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形成了“構建一套課程體系,打造一批研學基地,傳承一項特色技藝”的留學生教育思路,培養了一批“知華友華愛華”的外國留學生,目前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580余人。
學校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實施“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高校聯合申報國家留學基金委碳中和國際聯合培養創新型項目,國際影響和國際聲譽日益提升。近5年,學校與15個國家和地區的38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30%教師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依托本校資源建設國際合作研究平臺6個、聯合實施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0余項。
征程始于當下,奮斗開創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對接高水平大學交流與合作,打造“留學嵙大”國際化交流品牌,全力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助力山東省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學“沖一流”高校建設。(通訊員:梁賽江 宋榮華 記者:任波)
學生參加“留學夢,報國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