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源頭活水。”山東科技大學財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慶志這樣說道。劉慶志在講臺上已經站了28年了,他認為,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始終緊跟本學科前沿和教學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一桶水”變為“長流的活水”。
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山東數字經濟研究基地”負責人、中國煤炭教育協會“十四五”規劃教材經管類編審委員會主任、泰安市社科理論專家和泰安市高層次人才,劉慶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和教學管理一線,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堅定信念 勇于擔當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劉慶志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和管理工作全過程。他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師生愛國、愛黨、愛人民。工作中,他敬業愛崗、一絲不茍、勇挑重擔,憑著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和自強不息的韌勁,出色踐行立德樹人的神圣職責。
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劉慶志自參加工作以來,每學期都堅持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反復推敲,優化教學方案,努力講好每一堂課。在講臺上,他注重把知識講精、講活,努力讓學生聽得進、聽得懂,學有所得。
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劉慶志始終堅持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實施改革,結合單位實際,緊緊聚焦、努力破解制約單位發展的核心問題。主持財經學院工作以來,克服各種困難,不等、不靠,積極協調各方資源,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于2020年成功獲批“審計學”本科專業,2021年成功申報“保險”專業碩士學位點,實現了泰安校區學科建設零的突破。2022年主持申報的“山東數字經濟研究基地”為學校唯一獲批的山東社科理論研究重點基地。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劉慶志多年的努力得到了領導、老師和學生的廣泛認可,2004年獲山東科技大學教學管理優秀獎,2008年獲山東科技大學“尤洛卡”優秀管理獎,多次獲“山東科技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煤炭系統先進教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劉慶志認為,榮譽的獲得,是認可,是責任,更是鞭策,激勵他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不斷砥礪前行。
師德高尚 身正為范
2015年4月7日,一封感謝信送到了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黨政辦公室,感謝信的內容是對劉慶志拾金不昧行為的感謝。
原來是劉慶志晚上散步時,撿到一個厚厚錢包,內有現金1200多元、4張銀行卡、2張信用卡,還有身份證、海歸協會會員卡等16張重要卡證。考慮到失主的焦急心態,劉慶志決定在原地等待。可直到深夜,也沒有等到失主。第二天,劉慶志通過錢包內銀行卡的渠道,終于聯系上失主趙先生,讓錢包得以“完璧歸趙”。
劉慶志拾金不昧的事得到了校外媒體的關注報道,在師生間和社會上廣為流傳,彰顯了其高尚的師德風范,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劉慶志介紹,從他第一次踏上三尺講臺起,始終堅持“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的信條,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山東科技大學優秀園丁”“三育人先進個人”“師德先進個人”“文明幸福家庭”等榮譽稱號的獲得,是對他良好師德、家庭美德的肯定和褒獎。
潛心學術 碩果累累
“要能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精神。”劉慶志這樣說。為此,他一直不斷學習最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審計、稅收等相關法律法規,始終緊跟本學科前沿和教學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學課堂鮮活、教學效果明顯。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劉慶志篤信教學相長的哲理,多年潛心教學研究,并把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劉慶志擔任省級精品課程群“基于財務能力培養的會計系列核心課程”的總負責人和“管理會計”課程負責人,同時擔任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綜合實驗中心”建設工程負責人,主持申報的“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課程群建設課程,在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等方面做了諸多有益的探索。
劉慶志堅持教學科研相長、服務育人理念,積極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專業領域社會問題,主持山東省軟科學計劃項目、山東省統計科研重大項目等縱、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主持山東省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等教研項目、質量工程項目10余項。他發表SCI、EI、CSSC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管理會計》《會計核算實驗》等教材6部。2021年4月,作為全國煤炭系統“十四五”規劃教材經管類編審委員會主任主持召開了規劃教材編寫會議,著手全國煤炭系統經管類“十四五”規劃教材的建設工作。其教學研究成果獲煤炭教育協會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山東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科研成果獲山東省文化廳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山東省統計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泰安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
懷仁愛心 成就學生
“我習慣每次上課提前15分鐘進教室。”劉慶志對記者介紹。在常年的教學過程中,提前15分鐘進入教室,是他刻在骨子里的習慣。每學期開學第一堂課,他都會把個人辦公地點和電話、郵箱、微信等聯系方式告知學生,方便與學生交流。課余時間,他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幫助他們尋求解決辦法,及時消除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阻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實施“因生導教”,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和適合的成長目標。同時,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技能大賽,獲全國賽一二三等獎各1項,獲省賽一等獎、二等獎近10項。
“對待學生,我們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就業是每位學生人生中的重要節點,為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他多方聯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30余家,創造條件推進學生就業。近年來,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學校名列前茅,2021年財經學院代表泰安校區在全校就業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孜孜不倦為師路,矢志不渝教書人。”在劉慶志眼中,教育是一項事業,更是一種情懷。二十八年的教學生涯,劉慶志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托起學生攀登新高峰;甘做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未來的日子,他將繼續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培育萬千桃李,踐行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忠誠。(通訊員:邢琳杰 記者:信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