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將“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體驗”二字貫穿了她的大學三年。
她是學業成績、科技創新、學生工作、社會實踐、文體活動多方面齊發展的多面體青年。
她在多個角色中變換著,以勤奮不懈的態度、拓展創新的精神和如沐春風的博愛,譜寫了一篇頑強與拼搏、團結與友愛、豐收與汗水的青春篇章。
她是交通學院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趙雨珊,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多方面“體驗”、全方位發展,先后榮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干部、孫越崎優秀學生及山東科技大學“十大優秀學生”等榮譽。
信奉勤能補拙的研學青年
三年前,趙雨珊滿懷著向往和憧憬來到了山東科技大學,感受著“筆架山”的花紅柳綠、“墨水河”的波光粼粼、“硯湖”的靈動秀美,渴望著在這片沃土中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無論是清晨的校園、窗外星光閃爍的自習室,還是汗牛充棟、琳瑯滿目的圖書館,總能看到她伏案疾書、埋頭苦讀的身影。趙雨珊不僅注重對于課本知識的吸收,更積極參加各類學術講座與專業探討會,課余時間總是到圖書館查閱專業發展的前沿技術等資料,拓寬自身視野。
三年來,她成績優異,綜合測評成績穩居專業第一,連續三年榮獲學校一等獎學金、程鈺優秀學生獎學金等。趙雨珊堅信,“即使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小星,可以微弱,但要有光,唯有努力,得以無悔前行。”
踐行勤學善思的創新青年
大一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趙雨珊參與了數學建模比賽,并通過學姐的引薦加入了科技創新團隊,從此,便開啟了她的科研之路,跟著老師進行多個課題的研究。在三年的學習鉆研中,她從一無所知的“科創小白”成為學生科創團隊的負責人,接過了學長學姐手中的接力棒,進行著科技創新的“傳幫帶”。
三年來,憑借著謹慎的邏輯思維、扎實的數理基礎、堅韌的克難精神,趙雨珊主持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優秀結項,獲國家級競賽獎項6項、省部級獎項31項,其中作為負責人獲獎18項,同時,授權軟件著作權1項,發明專利2項,獲學校“科技創新拔尖人才”稱號,帶領團隊獲科研獎勵達七萬元。
注重知行合一的實干青年
作為校學生會主席團成員,趙雨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服務同學”的初心與宗旨,將第六次學代會期間收集的120多件提案進行了細致地歸納、梳理,有效地維護了同學們的日常權益;助力“山科小益”學生權益綜合服務項目從全國1724所高校的3581個服務同學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高校學生會組織“我為同學做實事”最受同學歡迎項目及優秀項目,斬獲了“雙國獎”……回顧這一年,她表示“在這里,老師的引導栽培、同學的幫助陪伴,讓我離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更進了一步。”
作為班級團支部書記,趙雨珊對高年級團支部管理理念進行取長補短、融會貫通,創立了“一個核心、兩個抓手、三型支部”的團務理念,打造了一支“學習型、先進型、服務型”團組織,開展特色活動58次、主題團課超60學時,使支部成員思想有進步、行動有組織、覺悟有升華。團支部榮獲 “五四紅旗團支部”等10余項榮譽;連續三年參加校團支部書記技能大賽,獲個人二等獎2次,個人三等獎1次;作為團支書代表,參加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團支部交流沙龍,主題發言獲一致好評……趙雨珊認為,“要想成為一名能帶動班級同學共同發展進步的團支書,最根本的是要練就過硬本領、強化責任意識、堅守初心使命,做想為、能為、敢為的‘領頭羊’。”
作為2023、2024級新生輔導員助理,她深知自己肩頭的責任,處處以模范帶頭引領為己任,在協助輔導員老師完成入學報道、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同時,以“禾斗講堂” “揚帆科海”等講座形式將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經驗進行分享,讓新生學會承擔責任,敢于面對困難。
志于服務大眾的實踐青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趙雨珊熱衷于參加多主題、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2022、2023年暑期,趙雨珊帶隊前往貴州進行支教。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實際學習生活困難,她為學校籌集凈水器、飲水機、音響等物資。趙雨珊表示,能助力這些孩子們健康成長,她覺得很幸福。
大一時,趙雨珊創立了“情滿黃河”實踐隊,三年內前往黃河入海沿岸開展環保、水質、植被等6個專項調研,她深入群眾,向黃河沿岸居民講述著黃河環境保護的故事,她踐行著新時代青年要想傳承好黃河文化,要做好弘揚黃河精神、發揚黃河文化、保護黃河環境工作的使命。
她連續三年暑期進行著鄉村振興實踐活動,通過直播帶貨幫助村民創收,通過村委座談了解鄉村發展困難提出發展的新思路,通過建立線上線下實踐課堂幫助學生真正了解“鄉村振興”,活動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宣傳。
回顧自己三年來的實踐經歷,趙雨珊表示:“我始終覺得實踐的價值不僅是一張張獲獎證書,而是懷著對群眾濃濃的愛,讓愛在實踐中發光、傳遞,讓知識的種子發芽、壯大,讓自己融入群眾,長大開花。”(通訊員:王鑫鑫 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