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朱立猛如愿考入山東科技大學。他至今仍忘不了自己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學校報到時,父母在車站送行的情景。當開往青島的列車緩緩啟動時,父母步履蹣跚地追趕著列車。頃刻間,“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堅持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那一刻起,朱立猛便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了父母,更為了我自己。
新生入學伊始,朱立猛便給自己做好了大學4年的規劃——為了夢想,也為了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少一些遺憾,多一些收獲。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大學時光已經過去了三年。但他一路走來,風雨兼程,收獲的是希望,磨礪的是品質。
窮且益堅 不墜青云之志
家境貧寒卻從來不向命運低頭,朱立猛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講述著自己的勵志故事。
朱立猛回憶說:“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始終是村里‘貧困’的代名詞——兩間土坯房,幾畝田地,兩個文盲農民和兩個相差三歲的孩子。童年的記憶中,幾乎沒有任何玩具。或許是因為貧困,亦或者因為我是男孩子,所以我懂事特別早。我七歲那年,本是上學的年齡,無奈家里交了姐姐的學費,便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錢了。于是那一年,身高還不足一米二的我,便扛起了比自己還高幾尺的鋤頭下地干活。那一年,我雖然沒有上學卻明白了人們所說的起早貪黑、披星戴月。”。那一年,朱立猛沒事便站在村口發呆,偶爾看到跟自己一般大、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就會找個地方躲起來流眼淚。小時候,姥姥最疼愛朱立猛,她時常告訴朱立猛:“孩子,不管多苦,都不要哭,男子漢有淚不輕彈。”可當朱立猛似懂非懂地點頭時,卻發現轉過身去的姥姥在抹眼淚。就這樣,一晃便是一年。之后,還是當兵復員回家的舅舅把朱立猛送到了幼兒園。直到現在,朱立猛也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從哪里弄來的。那一年,他已經八歲,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上學整整晚一年。
“讀書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是朱立猛經常提起的一句話。從上小學時起,朱立猛的學習成績便一直名列班級前茅。因學習成績優異,學校每年都會為他提供學費減免的優惠政策。靠著學校優惠政策和好心人的幫助,朱立猛一直讀到了高中。為此,朱立猛對學校及幫助過他的好心人充滿了感激。
朱立猛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第一次打工時的經歷。那是初中三年級的暑假,為了貼補家用,只有17歲的朱立猛便出去找工作掙錢。由于年齡小,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朱立猛費盡周折才找到了一份超市倉庫搬運工的工作。按照要求,他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剛開始,由于勞動強度太大,朱立猛的胳膊累得又紅又腫,“胖了”一大圈。為了不讓家里人知道,他不管天氣多熱都穿著長袖衫,還以怕曬傷為由搪塞母親。就這樣,他咬緊牙堅持干滿了一個月,賺了600塊錢。當朱立猛把錢塞到母親手里的時候,母親第一次在他面前哭了。朱立猛說,他理解母親。在母親的心里,不只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更多的是對兒子從小就需要辛苦掙錢來貼補家用的不舍。
人們常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那一年的秋天,先是朱立猛的父親遭遇車禍,右腳粉碎性骨折。之后不久,他家里的唯一經濟來源——塑料大棚也在一場火災中燒成了灰燼。由于過度傷心和勞累,朱立猛的母親也病倒在床。“真的不知道那段時候是怎么熬過來的。那段時間是我流淚最多的時候。”朱立猛嘆氣道。
朱立猛想過輟學,但又不愿放棄。在高強度的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下,朱立猛經常失眠,最多的時候連續4天晚上睡不著覺,巨大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使他得了神經衰弱癥。高考時,盡管朱立猛發揮有些失常,但還是憑借扎實的學習基礎,幸運地考上了山東科技大學。
2012年11月份,姐姐偷偷地告訴朱立猛“她要想考研、買資料,卻又怕考不上,所以不愿向家里要錢。”知道姐姐的想法后,當天,朱立猛便向同學借了500元錢并打到了姐姐的卡上。他鼓勵姐姐一定要好好復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年的冬天,朱立猛利用周末時間發過傳單、做過促銷、當過搬運工,所掙得錢再加上平時積攢下來的獎學金,就拿出一部分給了姐姐。值得高興的是,姐姐如愿以償地考上了研究生并拿到了獎學金。當姐姐通過復試拿到入學錄取通知書時,姐弟倆相擁而泣。朱立猛笑著說:“男人嘛,就應該多承擔一點,苦點、累點,都沒關系的。”
在校期間,朱立猛一直堅持做兼職,他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出眾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所在公司負責人的肯定。每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朱立猛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們。他說,此時此刻的他們,更需要大家的關愛和幫助。
篤信好學 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朱立猛始終牢記: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在過去的三年里,朱立猛刻苦努力,求真務實,在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博覽群書,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他堅信: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大學三年,朱立猛奔波于學習和打工之間。為了協調好學習和兼職之間的關系,他堅持每天5:50起床。當舍友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朱立猛便早早地背上書包去教室學習了。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2010-2011學年,朱立猛以智育專業第一、綜合測評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和 “優秀學生標兵”等稱號;2011-2012學年,以智育與綜合測評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和 “優秀學生標兵”的稱號;2012-2013學年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和“優秀學生標兵”、校“雙學標兵”“優秀學生干部”的稱號。
朱立猛還一次性通過了計算機二級考試,英語四、六和英語口語C等級的考試。他始終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了心中的目標,他要持之以恒,繼續努力。
大二時,化工學院實驗室招募學生實驗生,朱立猛第一時間報名并以優異成績入選。做實驗需要大量時間,對于既要學習又要做兼職的朱立猛而言時間是多么的寶貴。熱愛專業、渴望參加科研實驗的朱立猛,不愿放棄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為此,朱立猛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并嚴格執行,以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在實驗室里,朱立猛有機會參與了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先后參加了“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植物根系促生菌)”“微生物對重金屬離子的固定與促進植物生長的研究”“超聲波、微波輔助堿預處理纖維素類生物質使其糖化后進一步發酵產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研究”“木質纖維類生物質酶解過程優化建模及實驗驗證研究”及“生物質活性炭的熱解制備、表征及吸附特性的研究”等課題研究。在與老師和團隊合作與交流學習中,朱立猛豐富了專業知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創新和見解。
學習和工作之余,朱立猛還積極參加各類學術競賽,2012年12月在第七屆“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中榮獲學校二等獎。2013年5月,朱立猛開始組隊參加山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無論是競賽選題還是制定方案,朱立猛都主動擔當、親力親為。那段時間,朱立猛忙于準備實驗、期末考試和考研復習以及競賽備戰等諸多大事。他往往是剛從實驗室出來,又背起書包去自習室,常常奮戰到深夜。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與拼搏,朱立猛帶領的團隊終于從231支參賽代表隊中沖破重圍,進入決賽。6月21日,朱立猛帶領的團隊赴泰安參加山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決賽,所承擔的課題《微波輔助酶——化學法測定不同種類谷物中膳食纖維的研究》以優異的成績榮獲一等獎。
由于參加實驗室工作和各種學術競賽的鍛煉,朱立猛在科學研究方面深受啟發。在老師的指導下,朱立猛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受理專利1項,他本人也被學校授予“科技拔尖人才”榮譽稱號。
面對成績,朱立猛沒有陶醉,更沒有止步不前,因為他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行走在青春路上,朱立猛決心加倍努力,去迎接更大挑戰,去譜寫更加絢麗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