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地科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2020-2班的考研成績成為學校的焦點。據了解,該班級共有31人,1人推免北京大學直博生,26人報名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錄取分數線公布后,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報名同學全部超過錄取分數線,上線率達100%。
追求優秀成為一種共識
“太好啦,就等一個人了!”隨著班級最后一名參考同學跨過研究生國家錄取線的消息傳來,輔導員俞功一山心里最后一塊石頭也落了地。俞功一山感慨說,班級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并不是偶然,平日里勘查技術與工程2020-2班就將優秀作為一種習慣,班級同學你追我趕,一直在比學趕幫超,共赴美好未來。
這是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班級目前有中共黨員6人,入黨積極分子7人,15人服務于校、院各級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中。“我們學校有這樣的慣例,從大一一入學,就開始加強班級黨團建設,讓班級凝心聚力秉持‘惟真求新’的校訓、傳承科大精神。”俞功一山介紹,大學期間,這個班獲“五四紅旗團支部”“先進班集體”等多個榮譽稱號。
地質類專業是艱苦行業,班級許多同學入學后產生思想包袱,對專業認同感低。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曉靜介紹,學院通過舉辦“我的學長學姐”講堂,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于學峰、最美自然守護者李大鵬等一大批優秀校友回校與同學們分享成長成才經驗;通過院長午餐會、書記下午茶等活動,院領導與同學們通過面對面話未來……這些活動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同學們的專業認同感,堅定了同學們從事地質行業的決心。
班長段金雨剛入學時對專業缺乏了解,認同感不強,轉專業意愿較強烈。在參觀學校地球科學館時,館內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多姿多彩的礦物、造型奇特的奇石深深吸引著他,興趣的種子在他心里種下。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段金雨漸漸熱愛上了地質,尋找和發現美的地質景觀成為一大樂趣,“在我眼中,每一塊石頭仿佛都有生命,看到每一塊石頭都想去解讀它,看到每一個地層都想去了解形成環境。”
在潛移默化中,班級的學風發生了變化、同學們的思想包袱慢慢放下,學習成了一種自發的熱愛。同學們求知欲強,學習習慣好,課堂氣氛活躍,常常得到任課老師的夸獎。盡管專業課程難度高、節奏快、綜合性強,班級同學自發形成學霸幫扶小組,考前備考小組等“小團體”,分享學習心得,互幫互助,同學們自發結伴前行,班級到課率100%、掛科率0%。
并肩戰斗一起超越自我
大二學年結束后,班級同學逐漸有了考研深造的想法和打算,大三學年經過野外地質填圖實習后,同學們越發認識到地球科學博大精深,想要學好地質專業,只靠本科多學知識很難完成“向地球深部進軍”的使命。于是,越來越多的同學紛紛加入考研的行列,選擇繼續深造,他們一起并肩戰斗,互相講解專業知識,分享學習進度和心得,一起超越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班的團支部書記劉文煜,學習之余跟隨導師進行古生物領域的探索,并在暑假期間前往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的阿克蘇地區,進行科研活動,以第一作者完成古生物論文并發表在SCI二區期刊。寶貴的科研經歷拓展了她對古生物學、地質學的科學認知,發掘了濃厚的地質興趣,明晰了自己在地球科學領域繼續深造的渴望。目前以學術績點和綜合測評專業雙第一的成績保送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直博生。
在緊張的考研沖刺階段,班級的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不影響考研同學的復習,已經獲得推免資格的劉文煜會提前對需要下發的任務進行篩選、提取和再加工,做到了精準推送,有針對性地發送到需要的同學手中。高高的考研上線率,耀眼的成績背后,是班級同學互幫互助,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同學情誼的見證。
經初步統計,地科學院2024屆畢業生考研上線人數達到155人,上線率超過50%,深造率將接近60%。初試成績公布后,學院建立“院長護航 助力上岸”微信群,發布調劑信息,院長通過私信、面對面接待學生,答疑解惑,對準備研究生復試、調劑的考生進行精準輔導,傾心服務,讓考研信息互動更有高度、更有效度、更有溫度。(記者: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