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誓要脫離煤礦到潛心研究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從攻下一個個煤炭行業科研難關到培養學以致用的人才,從小在礦山長大的梁鵬,在“厭煤”“接觸煤”“為煤炭科研事業默默奉獻”的不斷轉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實現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成為他科研的初心,矢志不渝;“培養學以致用的工科人才”成為他教書育人的目標,躬耕力行。
從反感排斥到立下“攻煤之志”
“我父親是礦工,我從小在礦區長大,當時礦區污染特別嚴重,天都是霧蒙蒙的,我心里就想以后一定不干跟煤有關的工作。”梁鵬表示,礦區環境的臟、亂、差是自己對煤炭行業最初的印象。大學畢業后,梁鵬因為成績優異,進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工作,從事煤炭間接液化、固體熱載體煤熱解、煤制甲醇等方面的研究。
最初想要從事“非煤”專業,結果卻因成績優異,又開始接觸煤炭研究工作。梁鵬笑著說,兜兜轉轉怎么也沒繞開煤,自己與煤有著說不清的緣分。
在開始煤化工方面的科研工作后,梁鵬慢慢發現,自己的所學所做,不僅是理論,而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研究課題就是當前煤化工行業的問題、難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不僅能讓礦區的環境變好,而且能讓全社會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天更藍、水更清。
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有了奮斗目標,梁鵬不斷充電,學習煤炭轉化研究方面相關知識。2006年,他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化學工藝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7年,來我校工作,重點開展新型煤熱解技術、環境友好材料、化工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同時,開啟了教書育人的生涯。
深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課題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于石油和天然氣較為豐富,但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煤炭資源是寶貴和有限的,而且開采出來非常不容易,怎樣讓煤炭能夠高效利用,怎樣能讓煤炭的使用更加清潔?如果我能在這方面做些什么,我會覺得特別有價值。”梁鵬坦言自己確立研究方向的初衷。
“煤中既有富碳組分也有富氫組分,直接燃燒是對煤中寶貴的烴類資源的浪費,分級分質利用是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例如高揮發分煤在熱分解過程中會產生高附加值的油、氣,但同時會產生大量粉塵,如何有效進行油塵分離是煤化工行業公認的難題。從讀博士到現在,我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梁鵬向記者介紹道。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梁鵬首次將顆粒床技術用于油塵分離過程,不僅大幅降低了焦油含塵量,而且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并結合熱解/燃燒分級轉化工藝,解決了過程開發的多個關鍵問題,實現了熱、電、油、氣多種產品的聯合生產。研究成果豐富了煤化工相關理論,并完成了示范工程。
此外,梁鵬還與企業合作,開展大風量低濃度有機廢氣治理研究,在國內率先開發出分子篩轉輪設備,并實現了技術的應用。目前,項目應用已達到數百個,為企業廢氣治理節省了經濟成本,為改善空氣質量做出了有利探索。
“在煤化工、制藥、印刷等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機廢氣,這些廢氣排入大氣中,會與氮氧化物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造成大氣污染。通過近年的大氣治理,我國主要城市顆粒物指標(PM2.5和PM10)都已經有所下降,但是臭氧污染不降反升,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廢氣造成的。”梁鵬表示,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能夠確保企業廢氣達標排放,提升環境質量。
梁鵬多年來堅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及環境友好材料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在新型煤化工技術、煤炭熱加工技術、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技術及產業化等方面完成多項科研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863”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10余項。近年來他榮獲眾多獎項,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環保產業協會環境技術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青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結合案例教學培養學以致用人才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梁鵬聚焦“教書育人”主責主業,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應用”為目標,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學以致用人才。
“我給本科生講的課,主要是高年級的專業課,由于受到考研、就業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心不夠靜,但是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他們走上社會又很有用,是一些實用性、技能性的課程。所以得多想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梁鵬告訴記者。
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梁鵬會到石化、煤化工等不同企業調研、拍照、錄制視頻,在課堂上結合具體案例講解理論知識。還會結合生活中與專業課有關的場景,進行事例教學,把專業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所學專業的現實價值。
“梁老師講課特別有意思,他總是能把理論和我們生活中的場景結合在一起。比如,有一次他給我們講煉油的知識點,他就把92號和95號汽油作對比,從不同的車加不同的油,引申到兩種油的化學結構、化學性質、使用特點的區別,讓我們聽得懂,記得住。”梁鵬的學生孟德昌告訴記者,聽梁老師的課,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不光重視課堂教學,梁鵬還特別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他充分利用生產實習、認識實習等現場教學環節,將書本知識和化工廠生產實踐聯系起來。在山東恒源石化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盛隆化工公司等實習單位,在現場人員培訓的基礎上,利用空余時間帶領學生到裝置現場、維修車間、中央控制室給學生進一步講解,將學校所學的《石油煉制》《煤化工工藝學》《化工設計》等課程的專業知識和現場實際結合,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梁鵬看來,工科學生走向社會,就意味著要應用,要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是梁鵬對學生的諄諄囑托。
“梁老師經常跟我們講,在學習的時候,就要想想這個知識點會用在哪些地方,要轉換角色,把理論知識和現場應用場景相聯系,如果學到一個技術,不能聯系到實際,不能應用,就等于白學。”梁鵬的學生柏廣明告訴記者,梁老師“學以致用”的理念和對實踐應用的重視,讓她對學習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也更加認識到所學的重要性和現實價值。(記者: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