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能說我把課教好就盡到責任了,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要與學生交朋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為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著想。這么多年,我是一直堅持這么做的。
首先要從思想上愛學生,把學生的成長放在首位。
我感受最深的是剛工作那幾年。有一年,我帶著14個礦建專業的學生到棗莊山家林煤礦生產實習,這個礦的煤層厚度只有80多厘米,進入綜采面要匍匐著爬行,而且要趴在那里用鐵锨挖煤,往鎦子里鏟煤,挖出的煤通過大巷運出來。作為老師,必須沖在最危險、最困難的地方,寧愿自己多吃苦,也要讓學生少吃苦。每一次我都到最里邊,讓學生在外面,而且,一邊干活,一邊看著這14個同學有什么問題,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在帶實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個學生特別膽小,每一次我都把他安排在最后,離出口最近。有一次我帶他們下井,刨煤機一開動,這名學生擔心碰傷自己,嚇得直往老塘里鉆,老塘那里是已經撤掉支護的區域,非常危險,我一邊大聲喊,來阻止他,一邊迅速從最里面爬到這個學生身邊,把他拖住,不讓他往里爬,才避免了有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這時候我才發現,我的胳膊肘、膝蓋、手掌等很多地方都擦破了,往外滲著血。但是我不后悔,保護學生才是第一位的。當年地礦系的胡峰老師帶研究生下礦,為了保護研究生,自己的腿都被砸骨折了,這種為了學生的利益可以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顧的精神,是老師們一直學習和堅持的。我相信,這種堅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其次,要和學生交朋友,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工作之初,我對自己提出一個硬性要求:如果給一個班級上課,要在一周之內把學生全部認出來;如果給兩個班上課,要在兩周之內把學生全部認出來;如果給三個班上課,要在三周之內把學生全部認出來。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一般來說,在給新班級上課之前要先熟悉學生檔案,把照片和人名對應起來。然后,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課堂授課、自習答疑、課下到學生宿舍與學生聊天等不斷進行熟悉,與學生認識了,把學生情況了解了,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我記憶最深的是測繪九七級吳和明同學,他剛入學時,我發現他不愛學習,上課就在那兒坐著玩,不認真聽講,下了課作業也不認真做,應付了事,做錯了也交上。我就奇怪,這個學生是怎么回事?我就主動與他交朋友,到吳和明宿舍里與他聊天。開始他不說話,一來二往,我們熟悉了,他說:“我喜歡做生意,我爸爸就是做生意的,錢掙了好多,我家里蓋了一座五層小樓,上大學有什么好處,大學畢業不就是一個月幾百塊錢工資嘛?我就不想上,但是我爸爸非要讓我上。”我發現原來是這么回事,他是光想著掙錢。然后我就反復跟他聊,做他的思想工作,從我自己講起,鼓勵他把自己的學習與祖國的需要聯系起來。有一次他跑回家了,棄學不上了,是他爸爸把他硬送回來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堅持與他談話,起碼得有十幾次,夜間談到下半夜兩三點的情況是常有的。第一學期,他有三四門課程不及格,然而到了第二學期初,他的思想終于發生了轉變,開始認真學習,作業做得很仔細、很正規,我幫他把落下的功課慢慢補起來,后來成績提高很快,畢業的時候還考上了研究生,畢業后在廣州工作。2013年,吳和明專程到學校來看我,對我說:“我永遠忘不了您,韓老師,如果不是您的話,我這個大學上不下來。”后來,吳和明只要一到山東,就會來看我。
還有,對學生要求要嚴格,要敢于“管”學生。
學生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要管,一味地不管就和家長的溺愛一樣,對學生是有害的。現在,獨生子女成了高校學生的主力,如何做好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的難題。現在很多年輕教師不敢批評學生,怕學生承受不了。我覺得這是個大問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毀了這一代孩子。記得在青島校區,有一次新生入學,我在食堂吃飯,同一個餐桌上有老兩口來送孩子上學,他們當時是雇了一輛小車把孩子送過來的。在食堂吃飯時,買了三個菜,當爸爸的給孩子夾肉,媽媽就給孩子夾魚,孩子只顧著低頭吃,自始至終沒給父母夾菜。吃完飯去宿舍的路上,他爸爸扛著個大箱子,他媽媽背著個大包袱,他一個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兩手空空地走著,這就是獨生子女教育的問題。我覺得咱們仍然需要進行艱苦奮斗教育和孝敬父母的教育,要教育學生拋開自我,考慮集體,心系國家。這需要我們老師不厭其煩地教育,等到他們畢業了,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他們就會明白我們的苦心。我教過的學生私下常說,韓老師太厲害了,管得太嚴了。但他們畢業以后對我都挺好,經常和我聯系,感謝我當初管著他們。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個學生,他爸爸媽媽幫他扛行李,他就不能自己扛嗎?年輕力壯的。我當時問他爸媽是做什么的,他爸爸是小學教師,媽媽是農民。他爸爸一個月就掙幾百塊錢,上有老下有小,那是二零零幾年的時候。我問他租出租車送孩子來上學要多少錢,他說要600多元。送孩子來一趟要攢好幾個月工資才夠,來了還要給孩子買魚買肉,爸爸媽媽都舍不得吃,這個學生就不換位思考?我當時上大學的時候,自己卷著鋪蓋去買張車票就來了,那時候還沒有客車呢,都是那種大貨車,坐在車廂里,塵土飛揚的。十八九歲的男孩子,你就得讓他自己闖,何必租個出租車呢?現在有些學生,經常是自己一個人花錢比他父母兩個人花的還多。父母在家吃苦耐勞,而有些子女卻不考慮父母的辛苦,這種現象必須糾正。
選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講述:韓廷武 整理:徐明磊 信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