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淑娜團隊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題為“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s’ acceptance/rejection and undergraduate adjustment to colleg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undergraduate collectivism”的文章。
家庭教養影響兒童青少年發展的機制研究一直是發展心理學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但先前鮮有研究從文化價值觀的影響角度探討這一問題。本文以5444名大學生為被試,考察了集體主義價值觀在父母接受/拒絕與大學生學校適應關系間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調節作用只在父親教養中體現,符合“放大器”模式,即對高集體主義的大學生而言,父親接受的積極影響和父親拒絕的消極影響都更為顯著。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國這一高集體主義價值的社會中,父母教養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更為顯著,父母應更多地采取科學、積極的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