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社下山西麓,一座古建筑莊重古樸。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格外耀眼。1929年12月28日,著名的古田會議在這里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從此,古田會議的光芒猶如一簇驅逐暗夜的篝火,照亮了革命軍隊走向勝利的征途。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決定把黨支部建立在連上,初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0月,毛澤東率部創建了中國革命第一塊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斗爭。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暴動隊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29年春,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成功開創了贛南、閩西根據地。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隊伍的壯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的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身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黨員人數占了絕大多數,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黨內隨之滋長。而且部分官兵從舊式軍隊演變而來,還留存著比較濃厚的舊式軍隊作風。加之環境險惡,戰斗頻繁,部隊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整訓。因此,紅四軍內彌漫著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和鞏固根據地、流寇思想等一系列錯誤思想。時任前委書記的毛澤東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力圖糾正。然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不僅沒有被多數人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嘲笑。有些黨員質疑到:“一支槍也要問黨嗎,馬夫沒有飯吃也要黨去管嗎?”“權力都集中于前委,集中到前委書記一個人身上,還談什么民主集中制?”;很多軍官堅持認為 “紅軍就是紅軍,地方就是地方。我們只管用槍桿子打天下,搞根據地是地方的事”。
為盡快解決問題,統一思想,團結對敵,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召開了第七次代表會議。會上,不同意見的爭論達到了頂點。結果毛澤東的正確意見被否定,落選前委書記,被迫離開了他親手締造的紅四軍。在此前后,紅四軍對敵作戰也出現了一些失利。紅四軍陷入迷茫而又危險的境地,處境堪憂。
8月,陳毅只身前往上海向黨中央匯報紅四軍黨內的情況。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發出了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來信指示,必須加強黨對紅軍的領導,強調一切權力集中于前委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要求全體將士維護朱、毛的領導,并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來信解決了紅四軍黨內爭論的主要問題,為糾正各種錯誤思想提供了依據。
1929年12月28日,這一天,天寒地凍、大雪紛飛。但在古田鎮社下山西麓的曙光小學教室內,暖意融融,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決議案。決議鮮明地指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絕對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擔負打仗、籌款和做群眾工作的任務”;必須加強政治工作。這就創造性地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構成的黨與紅軍,如何加強思想建設,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建設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黨指揮槍”的建軍綱領。
《古田會議決議》是“黨和軍隊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此,軍旗跟著黨旗走,軍魂融入軍人血脈。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一路西進、北上、東征、南下,“風卷紅旗過大關”,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一個又一個強敵,打出了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
古田會議孕育形成了以“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為核心內涵的古田會議精神,對黨和人民軍隊的建設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2014年10月,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這次會議也被稱為 “新古田會議”。如果說1929年的古田會議要解決的是一支迷茫的軍隊“朝哪走”的問題,那么85年后的“新古田會議”要解決的,則是處于歷史關頭的人民軍隊怎樣“再出發”的問題。
古田軍號響徹天地,永遠嘹亮。古田會議精神跨越時空,永放光芒。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整行裝再出發,開啟了強軍興軍新的偉大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邁進。
(作者馮秀芹,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