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四十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導向,同時提出了要遵循的“六個堅持”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領導力量指引方向,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有效應對各領域問題的相互糾纏,協調處理各種矛盾關系,推動改革事業取得實質性進展。“六個堅持”中將黨的全面領導放在首位,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的領導必須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堅持黨的自我革命不動搖,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建設,將黨的領導貫穿改革事業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黨對改革事業的統一領導,將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推動改革的強大效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的眾多改革方案都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讓人民群眾共享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方向,必須緊密結合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待,確保改革舉措符合人民利益。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經驗是推動改革不斷突破和深化的重要來源,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推動改革持續進行。改革的成果應當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縮小貧富差距,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成效。
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強調要堅守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改革方向,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原則。而“創新”則要求不斷打破陳舊觀念,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在新起點上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強勁動力。理論創新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經驗的抽象化凝練,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指導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實踐創新是基于新的理論指導,致力于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探索創新性解決方案,推動改革不斷向前發展。制度創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為目標,是推動社會改革的重要手段。文化創新同樣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于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守正與創新之間相互交織、相互促進,使我國更好地適應時代潮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就,通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舉措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面對的更多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必須破除不適應的體制機制束縛,持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在整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礎上,依據“七個聚焦”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鞏固根本制度、完善基礎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優化制度結構、規范制度運行、強化制度執行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好地將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積極穩妥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以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價值目標。《決定》對推進法治領域改革作出新部署,從五個方面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深化立法領域,強調加強立法質量,提高立法透明度,健全法律法規全文公開制度;在依法行政方面,強調加強行政程序規范化建設,確保行政決策程序合法、公正、透明;在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方面,強調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和能力,建立執法責任追究機制;在完善法治社會建設機制方面,應該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法治教育普及化;在涉外法治建設方面,應提高涉外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完善涉外法律體系。
堅持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過程,首先,要處理好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確保經濟發展成果能夠直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從企業和群眾需求中找準政策發力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保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加強政府的監管和引導作用。再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打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經濟發展效率的同時解決不公平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第四,要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實現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防止市場無序失靈,推動經濟質和量的提升。最后,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將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運用改革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基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條件,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偉大事業,它蘊含著深刻的時代價值,也面臨著眾多挑戰,我們必須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前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作者常春,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作者宋宏宇,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