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要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應該向誰傳播、如何傳播等問題急于解答。隨著“全球南方”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作為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一員,我們始終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在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看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已被打破,中國式現代化走出的和平發展的強國之路引發了國際社會的熱烈討論。為此,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構置于“全球南方”視角下深入研究,可以生動詮釋、深化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理念,也有利于突圍西方輿論壓制,提高中國式現代化在國際輿論場的說服力。
一、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迫切需求
在全球化大危機下,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全球南方”的概念愈加流行。“全球南方”國家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促進南南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作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全球南方”國家普遍面臨經濟發展、消除貧困的迫切要求,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是實現民族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等有利于實現各國平等治理下的國際新秩序的形成,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新選擇,有助于推動“全球南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第二,作為“全球南方”的天然一員,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也需要在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及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實現。近年來中國軍事現代化改革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一些西方國家仍將中國式現代化單純解讀為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以致“中國責任論”“中國崩潰論”“中國崛起頂峰論”等粗制濫造的言論不斷涌現,導致中國的國際形象被歪曲、抹黑。詳細闡明中國軍事現代化與現代化發展和諧共處的理念,對于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增長的疑慮和誤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作為中國外交政策和現代化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繼續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為此,減少國際社會中部分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不認可的影響,是必要且值得的。
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影響因素
在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構中,全面、系統地分析該話語理念國際傳播的影響因素有助于擺脫話語困境,打造中國和平發展話語共同體。
第一,西方國家對我國有著長達數百年的固有偏見,導致他們不相信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是和平的,不相信中國的和平發展能夠推動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出現在19世紀的“黃禍論”,可以說是西方對中國偏見的開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西方學者和政治家都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盡管我國政府在2005年提出了“和平發展”的概念作為對這種思維方式的回應,并在實踐中證明走的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之路。但在現實主義、權力轉移理論、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等理論的影響下,無論是“和平崛起”還是“和平發展”,都未能消除西方的“恐中癥”。他們認為,大國的崛起從來都不是和平的,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國際政治學家弗雷德·哈利迪(Fred Halliday)曾指出:“無論在哪個國家,還是在國際關系中,都不存在一條通往現代化的和平道路。”
第二,中西方政治話語模式的差異。如果把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的傳達和解釋比作中西方之間的對話,那么,雙方只有使用兼容的話語框架、話語模式才能實現成功的交流。然而,由于意識形態、文化、話語習慣等差異,中西方政治話語模式存在著很大區別。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國際傳播是中西方政治話語模式的互動過程,反映了中西方話語模式的差異造成的規則和統治形式的沖突,導致中國式現代化理念未能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政治話語在改革過程中體現出更多的中國氣派、中國作風。但要突破西方國家造成的話語困境,仍面臨重重困難。
三、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提升路徑
西方世界深受多方面的影響,對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認知異常負面,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任務艱巨。隨著“全球南方”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重點面向“全球南方”國家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不僅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而且有助于增強中國式現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共同認知,形成“口口相傳”的局面,進而有利于破除西方國家的錯誤認知。
(一)構建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的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建構是我國進行理論創新、駁斥“中國威脅論”邁出的一大步,體現了我國的主動回擊。做好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對外傳播,需要建構以此為核心的自主知識體系,對其有一個清晰、全面的了解。同時,還需要有強有力的理論論證,清晰、縝密的敘事邏輯,進而提高話語的說服力,破除西方二元對立的話語邏輯、雙重標準等。比如,可通過中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歷史發展軌跡、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發展歷史,向國內外受眾證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蘊是人類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在理清這些理論邏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實現該話語的對外傳播,讓國際受眾接受。
(二)構建以和平發展話語為核心的情感共同體
在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建構中,不僅需要話語傳播的策略,還需要實現情感的凝聚,爭取在中國民眾和世界各國民眾之間建立情感共同體。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強調和平與發展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能夠有效凝聚國際社會的共識。通過講述中國如何通過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故事,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增強國際社會,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的信任與認同。為此,在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中,可以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基本主旨,運用共情修辭實現話語主體與話語受眾情感的同步。
(三)構建以和平發展話語為核心的多模態敘事體系
破解西方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錯誤認知,需要以中國的和平發展為敘事的核心,運用語言、文字、視頻等多模態手段進行故事性的講述,以此提高我國和平發展的“能見度”,使其真正被國內外受眾看見、感知。在此過程中,可以從歷時性的角度深挖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源頭等。從中華文化角度,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和平主義,如“和為貴”“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名言流傳至今。為此,在國際傳播中可以嵌入這些文化故事,對中國的和平發展追根溯源便于國際受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在外交事務中,我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通過“乒乓外交”實現中美和平建交等。從當前中國的和平發展進程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生動性的實際案例也可作為對外傳播強有力的支撐。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和平發展、和平共處始終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路線、外交政策中。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對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迎合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解決全球難題的期許。落實到具體實踐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實現世界各國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發展模式。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締造的現代化話語霸權、“中國威脅論”等,有必要在對其解構的基礎上,面向全球南方國家提高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伊丹丹,系歷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