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在時隔12年半之后,山東科技大學終于在師生的期盼中迎來第三次黨代會的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繪就了學校發展藍圖,吹響了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集結號”。自此,學校改革發展的“奮進之筆”開始潑墨揮毫……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辦好山東科技大學的事情,關鍵在黨的各級組織。新的領導集體上任伊始,就把黨的建設擺在首要位置,通過各級黨組織向心力的增強和戰斗力的發揮,把廣大教職工凝聚和帶動起來。
校黨委堅持以政治建設為根本、思想建設為基礎,從學習入手全面從嚴治黨,把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在首位,以此武裝頭腦,推進工作。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依靠奮斗實現夢想。”把干部培訓作為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緊抓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上率下,每兩周進行一次集中學習,雷打不動。全年學習22次。
——舉辦處級干部寒假讀書班、暑期讀書班、“泰山講壇”,邀請13名國內知名專家講深世情國情黨情,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150多名處級以上干部分赴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進行高端培訓……
——主題教育讀書班“學原著,讀原文”,黨委書記帶頭補課……
——學習強國、燈塔在線,會議研討、外出學習,報刊談心得、網上發評論……用好各種平臺增強內功。
“缺什么就補什么,不懂什么就學習什么。”一系列學習制度在建立和完善……
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學習成了“硬任務”,成為提升本領的必由之路。他們對標學習重點關注的先進院校在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學生培育、學校綜合改革等方面的先進經驗,聚焦服務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和青島市“十五個攻勢”,查找短板弱項,完善對標方案,找準在思想境界、眼界格局、思路本領等方面的短板,明確努力方向。
人們不再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以改革的思維謀劃工作,以開放的視野匯聚資源,以擔當的勇氣破解難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學校改革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路上,匆匆的步履;晚上,辦公樓亮燈的房間多了;假期里,倘若晚去辦公室一會兒就找不到停車位……似乎一切都在告訴人們:工作節奏在加快,“忙”是一種常態。
偉大夢想從來都是拼出來、干出來的。黨委領導班子將改革作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直面挑戰和壓力,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舍我其誰的勇氣,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出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推動學校觀念轉變、方式轉換、動力轉化、創新圖變、浴火重生。
在布局謀篇上,聚焦辦學定位,突出“工科主導”,強化專業特色;突出“特色鮮明”,夯實學科基礎;突出“應用研究型”,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不忘從哪來,礦業特色不能丟。鞏固在采礦、安全、地質、測繪等領域的優勢地位,超前布局在煤炭綠色開采、智能開采、無人化開采、煤炭清潔利用和高效轉化等領域,主動作為,搶占高地。聯合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共建“沖擊地壓防治研究院”,為“巖爆”把脈;與臨礦集團合作共建“智能采礦臨礦研究院”。依托特色品牌,推動辦學優勢從煤炭行業向非煤礦業拓展,向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資源開采、地下水資源利用、礦山生態修復等領域進軍。錢七虎院士等專家認為,我校在城市預制裝配式電力管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相關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聚焦社會需求,區域特色不能少。主動對接山東省和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緊圍繞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經略海洋、鄉村振興、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重組或新建一批對接十強產業及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借力發展,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與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青島海麗雅集團共建“應急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聯合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浪潮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共同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共贏,與泰安市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克拉瑪依市等7個地方政府,與中科院沈陽分院、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10個科研單位,與青島港(集團)、青島地鐵、海信集團、科大訊飛等18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著力培育以海洋工程為代表的區域特色,并在現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生態環境等領域以作為求地位,以服務求發展,整合各方資源,激發內生活力,搶抓機遇,推動跨越發展,打造新的優勢。
合理瘦身打造學科體系:秉持“市場化、法制化、整體化、高精尖”辦學理念,堅持“服務需求、以調促建、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原則,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學科融合,建立健全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長效機制,構建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的學科體系。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集中力量重點建設能源、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和現代管理學科群。
優化專業設置:遵循專業建設規律,推進現有專業轉型升級,積極做好新工科專業培育。根據各專業競爭力排名、師資情況、近三年初次就業率、學科支撐情況、第一志愿報考率報到率等專業基礎數據,制定專業優化調整方案,停招9個專業,新申報5個專業并于當年招生。
組建三個學部: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攥緊拳頭發力一流學科建設,學校組建了能源學部、人工智能學部、先進制造學部,統籌建設規劃、學術研究、隊伍建設,組織協調多學科聯合開展戰略性、綜合性問題研究。
優化校區功能定位:出臺“校區功能定位優化調整方案”,泰安校區五大基地、濟南校區三大功能區落地。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學分制改革,合理增加學業負擔,提高畢業標準,健全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實現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的學分認定。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制定“山海英才工程”“菁英計劃”,增量提質,引育并舉,引進高層次人才72名,新增教師230名,教師隊伍數量和質量得以提升。1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6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計劃。
加強人事制度改革:聚焦制度機制創新,修訂完善專業技術崗位聘任、職責、考核等規章制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的晉升聘任和考核;新晉升聘任專業技術人員308名,聘任學術教授、副教授22名。聚焦學校內部治理改革,扎實推進教學科研單位分類評價和“三定”方案。聚焦教職工民生,順利加入醫療保險,積極推進養老保險,不斷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
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中蒙礦業科學與教育國際研究院”揭牌,與斯里蘭卡莫洛圖沃大學、印度尼西亞瑪瑯國立理工大學,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外籍專家劉山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榮譽公民”稱號。在人才培養體系國際化、生源國際化、教師國際化、辦學理念和模式現代化方面加大力度。
主題教育深入扎實
在歷時3個月的主題教育中,學校黨委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主題教育同落實第三次黨代會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強力推動工作解難題、上水平,受到中央督導組的充分肯定。
學以致用,領會貫徹有高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出臺《一流本科固本工程實施方案》,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構建課程、文化、管理、服務等“十大”育人體系,開展師德失范行為大討論,出臺《教師師德考核辦法》等制度,健全師德“激勵、考核、問責”三個機制,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用足“四力”,調查研究有深度。堅持用足腦力謀方案、用足腳力下基層、用足眼力查問題、用足氣力抓落實,每位黨委常委明確1-2個課題,深入校區、院系、教研室、教室、學生宿舍等共開展調研76次,形成調研報告,轉化成政策措施。
“靶向問診”,檢視問題有精度。聚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基層黨組織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意識形態工作、學生社團工作等高校主題教育著力點,通過對照找、深入查、全面提、當面點等方式,精準查找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問題,深入查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服務師生等方面難點、堵點問題,梳理形成班子問題18個,班子成員問題38個。
“嚴”“實”結合,推動整改有力度。圍繞黨的建設,研究制定黨委班子成員溝通制度,進一步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制定《關于推進學院(系、部)黨政雙向融合的實施意見》,修訂《基層黨建工作考核辦法》,選樹3個“標桿院系”、20個“樣板支部”,實現全校111個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針對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開展“一單位一問題”集中攻堅行動,全校機關和基層單位共梳理問題84個,完成整改56個。特別是在“雙一流”攻堅行動中,對接我省八大發展戰略和新工科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
回應關切,關注民生有熱度。圍繞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設立“教學終身榮譽獎”等獎項,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合理鋪設人行道,校園安全設施不斷完善,亮化工程效果顯現,師生工作學習、健身休閑愈加方便。建成綜合事務服務大廳,首批58項學生服務審批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分時段開放餐廳作為自習室,增加學生考研自習場所。研究制定人才公寓租賃、管理辦法,努力將民生工作落實落細。
“十大工程”全面落地
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了“一二三八十”的思路舉措,其中的“十”,就是指“十大工程”,這是支撐起美好架構的四梁八柱。一年來,“四梁八柱”全部搭建起來,“十大工程”全面落地。
9月6日,《管理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學科筑峰工程實施方案》出臺。
10月12日,《一流本科固本工程實施方案》《科技創新攀登工程實施方案》《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一流設施工程實施方案》出臺。
11月8日,《一流人才強校工程實施方案》《雙服務提質工程實施方案》《智慧校園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出臺。
隨之,“十大工程”任務分解落實全面展開……
“十大工程”立足學校實際,瞄準5年奮斗目標,詳細列出了主要任務、措施和責任單位、保障措施,既是任務書、路線圖,也是施工表、責任狀。
“十大工程”涵蓋學校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又形成體系,協同發力。每一個方案都是在廣泛調研、反復討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形成,每一個方案都飽含了參與者的辛勞和智慧,凝結了設計者的心血和擔當精神。
“問題導向,目標引領,架構科學,催人振奮;思路明晰,措施有力,責任到位,抓鐵有痕。科大未來可期!”凡是細讀過“十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科大人,都會從心底里感受到鼓舞,迸發出干事創業的激情。
邊設計邊落實,邊落實邊完善。時間雖然短暫,但“十大工程”效果已經初顯,以“學科筑峰工程”為例,一年多來,數學、化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先后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總數達到4個;礦業工程學科入選山東省學科筑峰工程;9個專業群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5個專業群獲批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對接項目。再如,實施“科技創新攀登工程”以來,8項成果獲山東省科技獎勵大會表彰,2項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75項,同比增長44.23%;資助直接費用3629萬元,同比增長89.34%,資助項目數和資助經費均創學校歷史新高。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緊張忙碌的一年里,科大人真切感受到了黨性的高度、思想的銳度、改革的力度、工作的強度、發展的速度、民生的溫度。(記者:秦曉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