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外國語學院連傳喜報。外院學子在“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寫作閱讀大賽(省賽區)中斬獲多項一等獎,獲“2019百萬同題英文寫作活動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大賽”決賽特等獎等。這些學生分屬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卻來自同一個班——外國語學院“國際創新”班。
在外國語學院,“國際創新”班是一個全新而特殊的存在。從這個班中走出的學員,人人皆能“有一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績。近年來,外國語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愈發多元化,在公共教學、專業課堂和外文節上,都走出了“二語習得”新道路,展示出學院獨有的“國際范”。
引智入校,開設國際創新班
2016年底,外國語學院借助學校的“引智入校”項目,聘任了美國克拉克大學的Thomas Massey教授為本科生開設了《中西文化比較》課程,引起良好反響,學生強烈要求繼續開設此類課程。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調研及商討,外國語學院決定在全院范圍內選拔對英語具有強烈興趣愛好的20名學生,組建“國際創新”班。2018年,外國語學院聘請美國西新英格蘭大學傳播系終身教授Hsiu-Jung Mindy Chan為“國際創新”班主講教授,沒過多久,外國語學院“國際創新”班正式成立。
通過在“國際創新”班中學習,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書面表達、口語表達能力上有了質的提高,并在國內各項英語類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外國語學院一手抓專業知識學習,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融入國際班的專業學習和第二課堂里,讓學生學會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及文化現象,從而提高其創新能力。在演講比賽和寫作大賽中,“國際創新”班學員都會把家國情懷融入進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豐富、更加便捷。在不遠的未來,科技發展可期,美好生活可期。”“國際創新”班學員、2017級日語1班學生張川慧子在2019年“外研社·國才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上如是說,她在這場大賽中獲得了山東省一等獎。
形式多元,助力校園國際范
每年的“科大之春”外語文化藝術節,都伴隨著春日、暖陽、和風如期而至。2019年的春天,卻與往年大不相同。第二十二屆“科大之春”外語文化藝術節的開幕式以充滿異域風情的才藝展和游園活動,吸引了全校師生的目光。身著自己國家、民族服飾的中外大學生們,以游戲、美食、舞蹈、展示的方式與師生們進行互動,展現異國風采。近兩個月的時間中,共有1428人參賽,396人獲獎,4000多人次參與到外語節各項活動中來。在外文演講比賽和翻譯大賽上,參賽者以流利的英語、日語、朝鮮語折服觀眾;參加異域美食廚藝大賽的選手讓師生們品味到來自遠方的獨特風味;外文歌曲大賽和外文話劇展演舞臺上的同學們,用演出感動了臺下許多觀眾……參賽學生王曉陽說:“今年的‘科大之春’,是我參加過的最有趣的一屆!互動性增強了,展示風采的方式也更多了,校園就像一個‘地球村’的縮影。”
以多元化的形式搭建英語學習平臺,在課堂內外營造國際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外國語學院為助力全校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而進行的創新實踐。為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培養他們用英語汲取專業信息和交流科研思想的能力,外國語學院積極創造機會,鼓勵各專業學生參加國際大學生學術研討會,由教師帶隊參加會議,讓學生通過用英語撰寫科研論文并到會上宣讀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由于我校學生完成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過硬,連續兩年都有學生獲得了在大會主會場進行主旨發言機會。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學校共有24名學生獲獎,其中4人獲優秀論文二等獎,6人獲優秀論文三等獎,2人獲優秀研究計劃獎,12人獲優秀海報論文獎。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18級學生周潤聲代表學校在本屆研討會同濟大學主會場進行了主旨發言,憑借地道流利的英語口語、清晰詳實的研究內容,博得了臺下陣陣掌聲。
為使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公共外語教學部推進教學改革,大力建設跨文化交際、研究生翻譯等公共英語課程,著力加強研究生的國際學術溝通能力、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國際性期刊上用英語發表論文。僅2018年一年時間,我校研究生就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了被SCI、EI收錄的全英文論文近300篇。
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與風情,外國語學院安排外籍教師定期為全校學生開設“外語大講堂”公共外語系列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國外文化、校園生活等。同時,每年在非英語專業本科生中遴選優秀學生參加由外籍教師開設的英語口語選修課,著重提高他們的口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參加“視界文化分享交流會”后,2017級學生高婧伊說:“中西文化差異真的很有意思,當老師說他向當地人問路找‘subway’地鐵返程,當地人卻給他指路去了‘subway’賽百味餐廳的時候,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同時又想到,在英語學習中不僅要重視語言的學習,更要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學習交流,走出國際創新路
隨著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和國際化校園建設的逐步推進,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亟需加強,國際化視野亟需擴寬,這對英語師資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國語學院采用外派教師出國培訓及舉辦學科建設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方式,拓寬學院教師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其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推動學院課程和教學改革,走出一條國際化的新路子。
2019年8月4日,外國語學院第二批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在學院黨委書記李雙立的帶領下到英國西蘇格蘭大學進行教育教學培訓與學術交流。出訪教師在為期三周的學習中,通過與任課教師、同事的廣泛交流,借鑒學習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李雙立表示,“此行的學習收獲滿滿,受益匪淺,為今后的教學工作開啟了新篇章。出行教師實實在在感受到培訓的必要性,不斷學習提高的緊迫性,更清醒地認識到‘合作’在教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合作’豐富個人知識建構,不斷探討適應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增強實踐能力,才能有利于自身發展和師資隊伍整體建設。”
對外國語學院而言,學習交流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自2018年起,學院連續舉辦了兩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參會并做主旨發言,為與會師生帶來了國際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開拓了其國際學術視野。
恰如外國語學院院長唐建敏所言,“開闊國際視野后,外國語學院教師加深了對自身職業特性的理解,不斷探討適應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學生學術英語水平正穩步提高,將來會有更多的學生被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學術創新能力和出眾語言能力的人才。”全面開啟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走上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之路的外國語學院,在中西方文化之間為學生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橋梁,通向人生的詩與遠方。(記者:徐展)

中外大學生參加外語文化藝術節異域風情游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