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合格的人才,其中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是學生培養中的至關重要環節。在本科教學學分制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我們對課堂教學中教學組織和考核環節這兩個最為重要的部分開展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五年來,教學管理改革助力學院發展,教學效果穩步提升。
忙而不亂,緊而有序,穩步推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而制度建設則是教學質量提升的有力助推器。近年來,學院在教學管理方面,積極推進課程建設、試題庫建設、教學團隊建設、選課制度改革和實驗教學改革等工作,逐步實現了以制度改革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一體化建設。自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開始,王鵬老師帶領有機化學教學團隊試行《有機化學》院內平臺選課制度改革。選課時,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系統中全部打亂,學生根據自己的課表時間選擇同一課程的不同任課教師的課堂。看似“忙亂”的選課,其實是真正實現了課程教學內容的規范化,同時也真正考察了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五年來,化工學院參與平臺選課的課程不斷增加,涵蓋了學院六個專業的多門課程,每年參與選課的學生數達到六百余人。
每班50人的小班制教學,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聆聽一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們課上竊竊私語的少了,在課下認真討論的多了,教學效果明顯,授課質量得到提升。
用專業的知識建設課程,以工匠的精神培育課程。課程改革是教學管理改革的先頭兵,每一門專業課程的建設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課程的建設不能依賴教師的單打獨斗,需要進行引導和整合,我們根據授課教師特點,引導構建課程團隊,在多方面進行整合建設:在教學大綱制定方面,我們要求課程建設負責人要根據人才培養要求,用專業的知識嚴格授課教材的選定和教學大綱的制定,并在一定時期內保證教材和大綱的穩定性;在課堂教學方面,為了保證課程教學改革效果,我們引導教學團隊進行課程討論和反饋,新教師參與平臺選課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學期的助課才能上崗。學院還在命題、考試、閱卷等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工作。通過這些措施,引導建立了基礎化學、化工原理、工科化學在線課程、環境化學四個教學團隊,涵蓋了整個學院的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以教學團隊為抓手,引導教師們以工匠的精神做好每一門課程的建設。
以改促建,逐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反饋體系。任課教師是課程建設的主力軍,學院依托各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積極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鼓勵一線教師對參與選課的平臺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研究。近年來,完成了相關“群星計劃”教學改革項目11項,發表論文20余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改革成果。
學院逐步完善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在教師方面,我們每學期末都要組織課程任課教師進行研討,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學生上課及考試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深挖,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爭取對課程建設做到精益求精。在學生方面,我們每學期期中都會組織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學院、教師、學生,三方主體相互配合,共同為教學發展而努力。
老帶新,教學團隊用“傳承”營造和諧教學氛圍。眾人拾柴火焰高,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是學院發展的核心力量,而團隊中的青年教師更是學院本科教學的中流砥柱,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是學院本科教學的重要工作。為此,我們在學校政策基礎上,依據學科方向契合,科研教學融合的理念,為每一位青年教師配備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學團隊,讓教學導師指導青年教師上好課,做好科研,融入體系,使得青年教師們能夠盡快適應教學工作,成為教學科研的主力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繼續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訓,繼往開來,追求卓越,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成長成才貢獻更多力量。(作者:化工學院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