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應該怎樣踐行初心和使命?”
10月28日,在學校舉行的主題教育集中交流研討會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郭加書代表學院全體教師發出了擲地有聲的問答。
“作為全省第一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我們必須走在前列,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的目標要求,確保學習教育務實管用,調查研究找準癥結,檢視剖析‘刀口’精準,整改落實標本兼治,推動全院上下進一步形成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為建設省屬高校領先并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凝聚強大合力。”
豐富形式“學”
“萬籟此俱寂,但余翻書聲”。
在馬克思主義學院,誦讀原著的瑯瑯讀書聲又回來了。自9月26日學校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學院加強了理論學習,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貫穿全過程。黨員干部利用讀書班等集中學習機會,認認真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集體閱讀時,學員們沉下心來,坐穩板凳,逐字逐句學習、研讀規定內容。個人領讀時,學員書聲瑯瑯、哲思綿綿,在口、耳、目、手、心的交互運動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這種形式的集中交流學習共有18次。
學院上下在學習上舍得花精力。作為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學院率先垂范,在理論學習上拿出實心來、使出實勁來、學出實效來。
在學習中,廣大教師加強了交流互動,同時,大家走出去,與其他學院,與校外企事業單位交流,分享學習體會。如邵勇等就多次到中德生態園管委等駐區企業、區政府部門講授專題黨課;而中鐵置業山東(西海岸)公司黨委等則上門取經、交流。
為保證學習效果,學院創新學習形式,精心打造了主題教育的優質平臺“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化長廊”,啟動了“領航新時代”文化長廊展覽宣講,成為學院主題教育的一個特色。該文化長廊自啟動以來,已接待參觀學習近8000人次。10月11日,省委主題教育第十一巡回指導組組長劉建良等參觀了這一文化長廊,10月31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四次集中學習暨2019年第十七次集中學習,也在這里舉行,大家對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主陣地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聯系實際“查”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明確提出對標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對比標桿找差距,刀刃向內查問題。馬克思主義學院借主題教育之東風,對標重點馬院,把短板顯出來,把問題摸出來,把癥結找出來。
有沒有問題、問題的緊迫程度如何,看衡量標準是什么,看人生的胸懷和事業的境界,從根源上說這都是思想認識問題。敢不敢直面問題,能不能解決問題,考驗的是黨員干部有沒有刀刃向內的勇氣,檢驗的是班子的智慧和能力。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多措并舉,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對標外校弄清差距,研究問題探索方案。
制定調研方案,精選調研選題。院領導班子以分管教研部、黨支部為調研對象,精選調研選題,細化調研內容,形成個人調研方案。
暢通調研渠道,聽取師生意見。以黨支部、教研部為單位集中收集,設立專用電子郵箱、意見箱等多種方式,暢通調研渠道。
對標重點馬院,認清差距短板。學院對標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認清與標桿學院在思政課教學與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差距,圍繞以上幾個方面求取真經、學到本領、帶回干貨。
集中反思研討,探索整改方案。針對基層調研與對標外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短板,領導班子成員形成調研報告,將發現的問題分類整理。
針對問題“改”
問題被一個個凸顯出來。
如學院黨建特別是黨支部建設方面,黨員、教師意見不少,像教師職稱晉升中的“五唯”現象、辦公室面積擁擠、電腦老化、辦公環境甲醛超標、制度建設、班子隊伍建設、民主辦學不夠透明等……
班子成員一致認為,問題是壓力,也是動力。學院黨政經過認真調研,反復研究,決定以問題為導向,抓好整改落實,將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與加強制度建設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檢視整改,學院堅持從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入手。對于調查研究、檢視問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如教學科研獎勵機制、聘期考核、師資隊伍建設、黨建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學院集中清查既有規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逐步健全完善,確保核心工作相關規章制度設置合理、內容科學、獎懲有效。
借力協作,聯系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以學院配合、部門協作的方式推進整改落實。對于調查研究、檢視問題過程中發現的需要學校其他部門、單位配合整改的問題,如辦公條件改善、辦公設備更新、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碩士生導師工作量調整等,學院積極聯系相關部門,推進問題整改落實。
文化長廊建設,雖然是學院主題教育的一個亮點,但被指出存在布局不合理、個別內容不準確等問題。問題發現后,要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進行再調整、補充,困難不能說不大。但學院迅速運行,動員各方力量,把夜間的時間也用上,對文化長廊的布局、內容作了新的調整、補充、修改。這是學院立行立改的一個剪影。
學院專職思政課教師缺編嚴重,缺口達50余人。現有的思政課教師都是超負荷工作,每年人均超課時都是400多。解決缺編問題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學院直面瓶頸困難,層層剝繭,持續發力,認真研判問題癥結,借鑒省內外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經驗做法,推動問題的解決。
郭加書表示,“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院著力解決師生員工的操心事、煩心事。如加大對教研圖書資料的經費支持、即時更新教學輔助設備、實化分工會職能營造工會活動氛圍等。
立足崗位“做”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詳于下”。
院黨委在主題教育開展之初,就根據中央相關文件精神與學校工作安排,制定了詳細實施方案,各支部根據實際情況一同制定了學習計劃。在開展過程中,學院黨委成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推進主題教育。
主題教育的亮點在支部,特色也在支部。院黨委多次召開支部書記會議,充分調動支部積極性,發揮支部創造力。各支部將主題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結合起來,與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結合起來,創新形式、自主學習,展現出馬克思主義學院基層黨支部的精神風貌與鮮明特質。
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黨支部就是一個典型的學習型支部,這個擁有8名正式黨員的支部,6人擁有博士學位,1人博士在讀,他們發揮專業特長,把主題教育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根據教學需要編制了《習近平談歷史》《中國共產黨重要歷史事件選介》等資料,集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育人方法,探索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案、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路徑和方法。
學習激發動力,成果激勵夢想。主題教育激勵著廣大黨員、教師立足崗位、建功立業。青年教師王金龍剛入職1年多,就獲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校2019年獲8項山東省社科規劃專項課題,馬克思主義學院獨占4項,其中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重點專項1項;青年教師楊愛東、周月完成高水平的博士論文《西方科學與17世紀實學思潮——以方以智的實學思想為中心》《當代市場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研究》,將以專著的形式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在12月出版……廣大黨員、教師不忘初心,在馬言馬、在馬信馬、在馬行馬,把學習教育激發的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孜孜致力于出成果,育新人,以“學在前、干在前、走在前”的信心和干勁,勇做新時代的“泰山挑山工”,不斷邁向新征程,勇攀新高峰。(記者:信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