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培養優秀人才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而人才培養扎根于課堂教學之中。公共管理系教學團隊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創設了“雙向五階段”教學模式并應用于《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所謂“雙向”即“課前—課后”“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學生—學生”“教師—學生”之間雙向溝通教學模式;“五階段”即任務導向—合作探索—課堂匯報—課后修正—實踐檢驗。我們采用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以“雙向”溝通實現了信息的多元傳遞,以“五階段”的過程控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階段:任務導向。根據授課目標和內容,設置“仇和的政績及隕滅”“泰國民主困境與弱政黨政治”等6-7個探索性課題,把每班同學編成6-7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領取一個課題。
第二階段:合作探索。在該階段中,為了使學生深入學習并初步研究課題,根據課題性質和難度給予學生1-2周準備時間。課題小組的同學根據課題要求進行分工,搜集和整理資料,每位同學把自己的觀點和成果分享到課題組微信群中,并在微信群中進行初步討論。在線上討論的基礎上,課題小組同學運用團隊列名、六頂帽子、頭腦風暴等方法進行面對面的深入線下討論,確定課題框架和內容并把討論和研究成果制作成PPT,為接下來的課堂匯報做準備。
第三階段:課堂匯報。根據課程內容,每1-2周安排一次課題研究成果的課堂匯報。首先,由每個課題小組派1-3名同學以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方式把研究設計和成果分享給全班同學。然后,作為“聽眾”的同學向課題小組提出問題并由課題小組同學進行補充與釋疑。最后,教師通過總結發言深化學生對課題研究目的的認識,并對研究方法、內容、結論以及尚未達成共識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引導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理解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問題的系統性、復雜性。
第四階段:課后修正。課題小組的同學根據課堂中其他同學提出的疑問、教師的點評與建議,重新補充查閱資料、調研與討論,修正研究框架、內容和結論,在此基礎上形成定稿并提交課程作業。
第五階段:實踐檢驗。烈火煉真金,理論知識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政府實際運作的認識,進而理解《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程的理論知識。一方面,通過指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和申報項目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托小學期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到黃島區社會治理中心、黃島區房地產交易中心、辛安街道辦事處、靈珠山街道辦事處、長江路街道辦事處等公共部門實習與調研。
通過上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與學生實現了教學相長。近兩年《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程的課堂授課效果有了明顯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投入度受到有效激發,主動嘗試用專業知識發現和分析問題并進行探究性研究。自2017年至今,我們指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獲得國家級專業競賽獎勵或立項7項,省部級專業競賽獎勵或立項17項,指導學生在《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等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20篇。在立足教學的基礎上,我們總結教學內容并以研究性論文的撰寫、科研項目的申請等形式拓展和深化教學內容。近兩年,本團隊教師主持廳局級以上教學或科研項目13項,其中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8項;首位發表科研和教學論文25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9篇,北大核心2篇;編寫教材2部;獲批校“教學名師”2人,校“青年教師拔尖人才”1人;《行政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獲批校優秀教學團隊。(作者:文法學院 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