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學院成立第五個年頭。自2013年底學校學科調整5個專業組建至2018年12月更名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五年多來,學院在整合中成長、在成長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從學院成立之初提出“摸清底子、理清路子、邁開步子、甩開膀子”三年發展思路,到形成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科研和教學團隊建設為基礎夯實學院內涵根基,以教育教學和學科建設為兩翼助推學院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確立學院推進黨建思想文化引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科研學科建設提升、人才師資隊伍優化、學生成長成才助推“五大工程”,全體電信人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先后獲批教育部平臺3項、山東省平臺2項、青島市平臺2項,獲得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1名教師獲得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名教師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支持計劃,1名教師獲得山東省青年科技獎。
2019是山東省“工作落實年”,是貫徹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開局之年,更是學院再啟新征程關鍵之年。學院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強化內涵、突出特色,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一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組織全院師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目標,加強“雙向融合”,推進“三級聯動”,優化“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創新工作模式,深化特色黨建,做好黨支部換屆調整工作。改進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服務,樹牢規矩意識,堅守職業操守,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一崗雙責”,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二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高水平建設一流本科提供重要途徑和機制。以學校實施 “一流本科固本工程”為契機,探索適合電子信息學科專業特點的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課堂革命”,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風學風建設,本科生以深化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為主,研究生以鼓勵學術研究、實踐創新為核心,著力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較高認同度的教育教學品牌。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教育,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形成課堂教學扎實、實踐基地穩定、財物保障有力、制度機制長效的“四位一體”良好運行機制。
三是持續推進科研學科建設,為高效能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力支持和支撐。通過完善激勵政策,搭建科研創新平臺,不斷加強科研和學術團隊建設,提升學院科研水平。依托教育部、山東省、青島市平臺及校院級科研機構,努力培養一批學術骨干,形成若干學科滲透交叉互補、梯次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以學院更名為契機,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和目標,大力發展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同時培育電子信息領域博士點,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等新的學科增長點,以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學科專業和信息技術行業、產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行業需求。
四是加快建設人才師資隊伍,為高標準推進 “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建設一支高水平、梯隊化、國際化的人才師資隊伍對于“雙一流”建設至關重要。根據學院目前學科現狀,堅持引進學科領軍人才與培養學術骨干、青年后備人才并重,以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為重點,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多梯次培育。與此同時,通過“走出去”——選派青年學術骨干到國外訪學交流、進修培養,提高學院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通過“請進來”——邀請國外專家來院全(兼)職任教、開展專題講學,優化人才師資結構,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推動學院人才師資隊伍建設上水平。
五是優化完善學團工作體系,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強大平臺和動力。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在夯實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做好安全穩定和特殊學生工作的基礎上,以立德樹人為第一要務,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推進“三全育人”,不斷完善輔導員、班主任、專業導師“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以建設優良院風、學風、班風和舍風為導向,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繼續深化“e+”紅色青年引航工程。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指向,通過優化創新環境、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舞臺搭建、完善激勵機制等舉措,積極探索本—碩—博“一體化”人才教育培養體制。(作者:電信學院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