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我校舉辦的第三屆“山海泉”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上,來自都靈理工大學、牛津大學、京都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45名青年人才現場便與學校簽訂了《人才引進意向書》,這充分展示了山東科技大學對青年人才的誠意和吸引力。
作為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山科大深諳青年人才的重要性。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構建從青年人才到領軍人才的多元化培育支持體系;持續優化青年人才評價機制……近年來,山科大大力實施人才優先戰略,高頻出臺一系列青年人才政策,打造“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確保他們引得進、育得好、留得住,從而凝聚起“最大公約數”,轉化出“最大動能”。
敞開引才之門,國家級、省部級人才翻倍增長
副校長陽凡林告訴記者,學校按照不同層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層次明晰、系統多元的人才引育政策體系。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學校堅持在“引”上做文章,讓人才有勁頭。學校搶抓山東省學科建設“811”項目重大機遇,以學科規劃引領師資隊伍建設,以人才團隊建設支撐學科發展,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突出高端、突出青年、突出海外、突出精準、突出團隊、突出效益,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支持。
為了更好破除堵點難點,積累吸引青年人才的先行優勢,學校近期修訂了“山海英才工程”和“菁英計劃”。人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郭洪波介紹,“山海英才工程”主要針對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比如山海英才第三層次是指學術水平高,具有成長為本學科領域領軍人才潛力的優秀人才,或相當水平的海外優秀人才、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來校后直接聘任三級教授,并可聘為博士生導師。“菁英計劃”重點引進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海內外優秀青年博士,此次修改將待遇提升了一個層次。比如“菁英計劃”A層次,來校后直接聘任四級教授,并可聘為博士生導師。另外,此次修訂還專門放寬了海外人才入選條件。
樹牢“賢才者,國之大寶也”的“大人才觀”,敞開引才之門,才能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9年以來,國家級人才增長1.5倍,省部級人才增長3.5倍;納入山海英才管理91人、納入“菁英計劃”管理541人、納入杰出青年人才培育6人。
評價機制靈活化,讓人才駛向晉升“快車道”
做好人才工作,既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又要做好人才用留文章。除了實打實的政策激勵外,山科大還立足各類人才的具體需求,“精準滴灌”為其量身定制成長方案。
1987年出生的測繪學院副院長徐瑩博士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2016年,她來到學校工作,從事北斗海洋精密導航定位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她告訴記者:“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臺,具有競爭力的獎勵政策和崗位晉升制度,讓人人皆可成才。”2019年,她獲批成為山東省衛星定位導航青創團隊負責人;2023年,納入學校“山海英才人才工程”,直聘教授四級崗位。一系列的支持培育助力她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并獲自然資源部青年科技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山科大,像徐瑩這樣迅速晉升的青年老師還有許多。近年來,學校持續優化青年人才評價機制,完善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制,推進評價標準“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建立“直聘制”“直通車”等基于“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的晉升方式,為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建立快車道。“直聘制”是山科大2022年起推行的晉升新渠道,對于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可申請直接聘任到相應崗位,不受學歷、年限等限制。自實施以來,已有14名青年教師晉升教授,32名青年教師直聘副教授。
“給平臺,給舞臺”,是山科大千方百計優化育才“土壤環境”的另一舉措。山科大科技處副處長李琳說:“學校舉全校之力,著力打造高能級科研平臺,為每位老師的發展助力。抓住今年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的機遇,集中全校資源,謀劃了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與生態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已完成答辯,非常有希望實現國家級平臺的突破。省部級實驗室現在有3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也在重組。學校已形成了國家——省——市——校多層級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體系,讓青年教師可以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最大限度、更加全面地釋放人才的潛力、活力。”
據悉,山科大還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教師系列培訓計劃。近3年,選派教師公派訪學研修268人,參加掛職、實踐鍛煉274人。截至目前,學校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到71.2%。
“留”有誠意,一系列配套設施逐步完善
今年9月,畢業于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計算機視覺方向的張曉林博士正式加入山科大,此前三年,他先后在深圳商湯科技和摩爾線程進行算法研究。“在我入職的過程中,學校領導、黃島區招才中心、區教體局的領導積極幫我協調和調動我愛人的工作,將她調入新區心儀的學校工作,讓我們避免兩地分居。學校還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安家費和零租金校內住房,讓我們能夠迅速安頓下來,減少后顧之憂。”
寫好青年人才引育的文章,還要給予青年人才潤物無聲的人文關懷,讓他們“創”有支持、“住”有安居、“留”有誠意。近年來,山科大教育教學條件和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圖書信息中心、工程實訓中心、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質量項目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教職工餐廳、人才公寓、科大幼兒園、九年一貫制附屬學校等一系列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增強。
“關鍵變量”正滔滔不竭地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動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連續四年破百,總計獲批600余項,其中人才獲批占比63.3%;省部級以上政府獎自2018年以來總計獲批50余項,其中人才獲批占比72.9%。學校多次獲評“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把心暖起來,把人留下來,把事干起來。一項項務實舉措,必將讓各類人才在山科大這片生態雨林中找到生根發芽的起點,厚積聚木成林的強大力量,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華章。(記者: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