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科青年以“弘揚雷鋒精神,志愿奉獻青春”為主題,開展學習雷鋒精神、維護秩序、科普宣傳、關愛聾啞兒童、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動,開啟了2024年志愿服務之旅。
志愿精神用心學
日前,校團委舉辦雷鋒精神主題宣講會,同學們圍繞雷鋒精神講述自己的學習心得,在分享交流中,更加堅定踐行雷鋒精神的責任和使命。“聆聽了宣講,我更加明確為什么要學習雷鋒,如何學習雷鋒,我要努力把雷鋒精神落到社會實踐中去。”現場一名同學表示。
各學院團委、團支部以學雷鋒紀念日為契機,開展講雷鋒故事、讀雷鋒日記、觀看雷鋒紀錄片、制作雷鋒形象立體畫等主題團日活動,學習雷鋒好榜樣,各級團組織用多樣的形式,引導青年學生共同思考雷鋒精神、志愿精神的內涵,在校園里掀起學模范、做志愿、見行動的熱潮,讓志愿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志愿行動隨手做
本學期開學以來,校團委倡導青年學生通過志愿服務行動,積極參與到綠色、文明、安全的校園建設當中。
開學伊始,路面還有積雪,測繪學院、土建學院和材料學院志愿者笤帚掃、鐵锨鏟,為師生出行清掃出了一條“平安路”“暖心路”。“一場大雪伴著我們開學,為了確保老師同學們的安全出行,學院的志愿者成立了學雷鋒清冰除雪小隊,雖然寒風凜冽,但大家熱情高漲,齊心奮戰將冰雪清掃一空。”土建學院學生陳恩澤說。
像這樣的校內志愿行動處處可見,交通學院和藝術學院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將校園內亂停亂放的單車收回至規定區域,為師生的校內出行提供優質保障。海洋學院、儲能學院和智能裝備學院志愿者清掃校園垃圾、清潔公共教室,打造美麗整潔的校園環境。志愿者們校內勤勞的身影傳遞了志愿服務正能量,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志愿服務送出去
前不久,學校紅十字會的青年志愿者走進渭河西路社區,為居民科普心肺復蘇知識,受到居民的連連稱贊。
近期,校團委以志愿服務為抓手,組織青年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區,發揮專業優勢,投身基層治理。能源學院和機電學院志愿者分別前往青島西海岸新區東方聾兒語訓中心和中康頤養護理院,為特殊兒童和孤寡老人提供暖心陪伴;計算機學院志愿者針對社區需求,為沂河路社區開發了智慧社區小程序;安全學院、自動化學院和文法學院志愿者分別前往北下莊社區和金榜山路社區開展環保志愿服務;經管學院志愿者協助渭河西路社區開展人口普查;外國語學院志愿者為金榜山路社區居民送去了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
志愿活動有成效
校團委以“地方+學校”“需求+方案”的工作模式,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工作理念,通過志愿服務活動,聚焦青年人才培養,扎實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學生社會化能力,推動共青團工作提質增效。
據統計,目前學校30115名團員青年全部成為注冊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志愿宣傳項目連續5年中標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基金項目。2023年,全校共計84880人次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文明城市創建、環境保護宣傳、家電公益維修、敬老愛小等1724項志愿服務活動中,359名志愿者為學校駐地大型賽會提供志愿服務,年度服務總時長超31萬小時。學校24個志愿服務和社區實踐集體、個人和項目獲省、市表彰。
校團委書記高一丹表示,學校團委將繼續拓展校地合作,強化陣地建設,激發基層活力,積極營造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環境,提升實踐育人成效,讓學生在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中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實際行動展現青春擔當,用腳踏實地的付出踐行青春誓言。(通訊員:張昔玉 記者:韓洪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