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學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學會做人做事。”“科學研究可不是紙上談兵的‘花架子’,是切切實實解決實際問題的‘金剛鉆’。”……上過他專業課的同學都聽過這些“嘮叨”。
他是儲能技術學院院長盧曉。從教多年來,盧曉始終牢記教書育人使命,提升自身本領、傳道授業解惑;立足實際搞科研,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用心用情關愛學生,甘為人梯、善為人師。日前,盧曉榮獲2023年度山東科技大學“教書育人楷模”稱號,這只是他眾多榮譽中的一個,但他卻說這個榮譽很重,是對自己的提醒和鞭策,他將繼續做好教書育人這項崇高的事業,矢志不渝。
提升教學能力 做優秀的“教書先生”
“學生叫我們一聲老師,我們要有東西可教,打鐵必須自身硬,任課教師必須用心備課,鉆研專業業務,不能照本宣科。要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讓學生聽得懂,要與時俱進代入專業前沿和前景,讓學生有想法有啟發。”在儲能學院青年教師交流會上,作為一名資深教師,盧曉跟年輕教師分享教學心得。
盧曉堅信,要成為優秀的“教書先生”,要有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水。自參加工作開始,他就把豐富知識儲備、提升教學能力放在首位。
“備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堂課”是盧曉一貫堅持的原則,利用節假日等休息時間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是常態。他秉承“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身份自處,從學生角度考慮,教學模式結合不同時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而改變。“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基礎,找尋學生認知、興趣與知識的契合點”,是他在長期教學工作中總結并踐行的方法。
在努力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他積極投入教學研究,獲批教育部國家一流課程建設、主持山東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參與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盧曉作為負責人獲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3年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教學成果獎本科高校類一等獎、2021年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作為核心成員還獲得了2020年中國煤炭教育協會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20年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教學成果獎本科高校類一等獎等教學獎勵。
一個個沉甸甸的教學成果,凝聚著盧曉在教學上的心血,成績的背后是一個個挑燈的夜晚和一遍遍精益求精的打磨。這些辛苦,盧曉甘之如飴,他說取得教學成果的過程,也是提升教學本領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啟發學生對專業課的思考,將最先進最前沿的行業信息傳遞給學生,取得的教學成果讓自己與一名優秀的“教書先生”越來越近。
潛心科研 帶領團隊培養科研人才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盧曉深知教學與科研的互相促進關系,他在教學中摸索形成科研課題,用取得的科研成果來反哺教學。多年來,盧曉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11項;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其中SCI檢索6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7項,受理國家發明專利15項,其中實施轉化4項;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省級科技獎勵4項……
盧曉認為,搞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團隊持續不斷的攻堅克難,同時,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服務于社會。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盧曉帶領的“復雜系統控制及機器人應用青創引育團隊”獲批為山東高校青創團隊。在科研理論上取得了突破之后,他力求讓自己的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真正把科研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近年來,他帶領青創團隊承擔橫向項目近20項,研發出AOI爐前檢測平臺、自主異形插件機、X-ray點料機、碼袋機等4款設備,為我國3C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其中,PCB板爐前AOI視覺在線檢測設備應用到海信、創奇等企業,自主異形插件設備、碼袋機和X-ray自動點料機應用到鼎信、斑科等企業,為這些知名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指導研究生過程中,盧曉始終堅持知識積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缺一不可。在指導研究生時,他以身作則,充分利用現場實踐基礎,潛心科研,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從東部沿海城市到交通不便的內蒙古烏海、從大型央企國企到地方企業,盧曉帶領研究生在全國20余個企業集團開展科研攻關。盧曉及其團隊培養的研究生或在重慶大學、中國電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等國內高水平大學及研究院繼續深造,或進入百度、中國聯通、京東方、中石化、國家電網、山東高速等知名企業參加工作,他們已逐步成長為各自單位科研的中堅力量和企業的主要骨干。
用心用情 展現師者關懷
在教學科研方面,盧曉嚴謹認真、攻堅克難,不斷錘煉本領;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細致入微、以心暖心,體現了師者的愛生情懷。
“我記得有一個研究生,要交開題報告了,他還什么也沒準備,我們都覺得這肯定開不了題畢不了業了。盧老師沒放棄他,天天找那位學生聊,還經常請他吃飯。最終,那位學生順利開題,順利畢了業。后來我們才知道當時那位學生家里發生了變故,那段時間盧老師天天找他談心排解情緒,又一步步耐心指導他的開題報告,那位學生才能夠順利畢業。”盧曉的一位同事告訴記者,盧曉對每一個學生都特別用心。對于學業落后、不善交流的學生,盧曉會主動找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
盧曉先后承擔了各種管理工作,在擔任自動化學院副院長時,協助院長分管學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研與平臺建設、研究生教育與管理等工作,成績斐然。控制學科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山東省一流學科、山東省高峰學科;學院新增國家級人才5人、泰山學者等省級人才7人;獲批山東省智能無人系統技術創新中心等11個科研平臺,這些成績的背后,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他還積極參與籌建國內首個儲能技術學院并擔任院長,帶領學院積極推進儲能學科專業發展和科研平臺建設,兩年時間獲批儲能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博士點、儲能科學與工程等2個本科專業、山東省煤基化工技術創新中心等4個科研平臺……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盧曉始終堅持每年給本科生上課,同時擔任本科生學業導師和科研導師,他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關心關愛每個學生。同時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和幫助,用心用情,以自己溫暖的方式做出有溫情、有熱度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們更好地成長成才。
愿為園丁勤耕耘,育得桃李盡芬芳。他是學生心目中的“恩師”,也是像親人一樣的“曉哥”。他將繼續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詮釋教師的真諦,在三尺講臺上書寫無限的人生。(通訊員:范琪 記者:韓洪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