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我們可以發掘生態產品價值”“文化惠民是我們可以做的”……2022年10月27日,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王法銓與同學剛參加完“明德·思齊”新時代共青團下午茶活動,便組織班級團支部展開了一場“青春正當時 青年當有為”主題討論。
這場黨代表與青年學生面對面的主題團課,是山東科技大學團委書記尹立明帶領全校團員青年“搶鮮”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縮影。
從事共青團工作十四年間,尹立明始終堅持“育人為根本,創新為靈魂,服務為宗旨,品牌為動力”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學校特色、青年特點的共青團工作格局,在青年思想引領、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形成特色與品牌,而卓有成效的共青團工作是尹立明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成果。
思想引領 為青年點亮信仰的明燈
同學們在哪,宣講陣地就在哪。2021年,尹立明牽頭成立“青春·知行”宣講團,結合不同受眾的思想狀況和理論功底“對癥下藥”、靶向宣講,以“青年語”詮釋“大道理”,讓理論宣講走“新”更走“心”,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
因為宣講形式新穎、內容接地氣,“青春·知行”宣講團在校園圈了不少“鐵粉”。他們還走出“校門”,常常送課到中學,到社區,到田間地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青春故事,成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尹立明牽頭實施思想引領“紅火炬”工程,打造“12336”工作體系,樹立“團團小課堂”精品微團課品牌,推出“大學生博藝節”“青年健身文化節”品牌活動,舉辦大學生講思政課大賽,開設節日里的必修課……一個接一個的主題教育活動,為全校青年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團課大餐”。
求真務實 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
“簽約完成!”看到就業協議,畢業生小盛深深松了口氣。小盛家庭經濟較為困難,這段時間,尹立明的就業幫扶讓他幸福感“爆棚”。了解到他有基層就業的想法后,尹立明十分支持他的選擇,常常為他“開小灶”輔導應聘技巧。
在落實“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中,尹立明把低收入家庭學生納入就業幫扶重點群體,堅持就業導向引領和精準就業服務相結合,推進“青鳥計劃”招聘專場,健全校地合作機制,挖掘多層次、多專業就業崗位。兩年來,他帶頭手拉手幫扶230余名經濟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
除此之外,尹立明堅持“為青年辦實事”,成立“團聲團情工作室”和“山科青年匯智團”,開展“我與書記校長面對面”“我為同學送溫暖”活動,為青年師生解決急難愁盼的心頭事。
激發活力 搭建青年創新創業圓夢舞臺
耿志是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的學生。他和同學一起完成的“智創綠源——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引領者”項目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填補了學校在此項賽事中金獎的空白。
他第一時間將這個喜訊發給了尹立明。“是您幫助我們解決了一個個難題,才有了今天的榮譽”。“真金白銀”式的幫扶對耿志來說意義重大,也讓他對創新創業有了底氣。
近年來,尹立明在創新人才培養的“土壤”中注入了很多“養料”。公開遴選創新創業“好苗子”,優先支持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建立具有特色的“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全覆蓋的學生科技創新組織體系……正是得益于打出的招式“組合拳”,許多學生把好的想法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為了讓青年學生的創新成果從校園走向市場,尹立明牽頭實施科技創新“藍旋風”工程,出臺“育苗計劃”“種子工程”“揭榜掛帥科創行動”等舉措,為學生提供各類培訓和孵化資源,發揮團組織的引領、幫扶作用,催生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成果。
在好政策的效應下,近兩年,學校學生獲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一萬余項,涌現出一大批青年創新能手,學校學科競賽排名連續多年位居山東省屬高校第一位。
“團”聚青年 引導更多人在一線綻放青春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學生應該做些什么?”2022年初,學校團委出臺了《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計劃三行動”方案(2022-2024年)》。
尹立明與青年師生就“服務母親河”展開了“頭腦風暴”。千余支團隊,近萬名學生,在黃河入海口、在田間地頭、在工礦企業、在街道社區開展實踐活動,用專業本領服務人民、服務基層、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尹立明帶領院校團干部深入實施社會實踐“金種子”工程,鼓勵青年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課堂中。他還調動學校四萬人次青年志愿者投身校地防疫宣傳、信息登記、核酸檢測等志愿服務。在山東共青團“希望小屋”品牌項目中,尹立明充分發揮社會化動員優勢,調動企業、師生、校友為貧困家庭孩子募資建設30間“希望小屋”,開展青年志愿者結對幫扶,與第一書記攜手賦能鄉村教育振興。
多年來,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堅持,尹立明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如今,在他的努力下,青年面貌朝氣蓬勃、青年榜樣不斷涌現,讓他十四年的團干部經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他仍在不斷求索,繼續書寫著新時代共青團干部的新篇章。(記者:韓洪爍 通訊員: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