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東省杰青、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青島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青島西海岸新區拔尖人才、山東科技大學“山海英才”;他是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理事、山東省3S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副秘書長;他是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山東科技大學“最美教師”……
他就是測繪與空間信息學院教授孫林,在平凡的教學科研崗位上,模范地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和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努力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交出了一份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合格答卷。
堅守“紅”心 把對黨忠誠鑄入靈魂
孫林熱愛教育事業,立志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心中常懷國家和民族,深知自己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重任。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黨員教師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既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教師這一崇高、神圣職業的要求。對此,孫林銘記在心。
作為黨員,孫林堅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努力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堅定不移地跟黨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自覺將黨的教育方針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孫林常說:“做好科學研究工作需要有‘紅’心。”早年間,中國航天某單位找團隊做國產衛星數據處理工作,當時國產衛星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此項工作挑戰大,出成果難,但孫林認為,國產衛星數據處理對于國產衛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他帶領團隊通宵達旦、不辭辛苦地完成此項工作,為國產衛星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平日里,孫林也經常給學生講國內部分航天遙感專家為我國遙感技術的發展做出的犧牲和奉獻,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和意志。
堅守“德”心 把立德樹人融入血脈
師者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所持的正確價值觀。因此,孫林立志要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他在教學中盡職盡責、愛護學生,堅持用先進的思想和創新的思維引領學生;在科研上,保持嚴謹的科研作風,恪守科研道德。他堅持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孫林始終秉持著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原則,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對標先進,認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見賢思齊,努力彌補自己的短板和缺點,不斷完善各方面的能力素質,爭取為學校和學院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孫林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利用每次組會的時間,不斷引導學生,一定要承擔起作為研究生對于社會的責任,做真正能應用于社會、對社會發展有意義的事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近五年,孫林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SCI論文26篇,行業TOP期刊論文10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4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申請軟件著作版權十余項;以第一完成人申報發明專利5項……在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孫林始終認為,能把自己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是學習的最大價值。孫林和他的團隊們一天天地摸索,一步步地反復試驗,承接國家氣象局項目,用科技為“風雨雷電”把脈畫像;承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項目,用衛星數據守護綠水青山;承接青島市水文局項目,用技術服務家鄉一方水土。孫林更是積極致力于衛星遙感、機器視覺等領域科技成果的轉化,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工業智能化改造積極貢獻。他的工作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相關成果支撐了“我國第一次全國水土普查”“山東省環保廳春秋季秸稈禁燒”以及“青島水文局用水量評估”等國家、省、市各級相關部門的業務工作,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躬行踐履蹊自成。在孫林的率先垂范下,桃李之花不斷綻放。名師出高徒,近日,孫林的學生、遙感科學與技術2010級韋晶,在衛星云、氣溶膠和痕量氣體遙感及空氣污染對公共健康的影響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榮獲2022年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杰出青年大氣學者獎——James R. Holton Award,成為該獎自2004年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堅守“匠”心 把擔當實干刻入骨髓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嚴謹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孫林立志要做一名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用實干實績譜寫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對孫林來說,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科研與教學總是相輔相成。多年來,孫林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先后為本科生開設了《遙感物理》《定量遙感》《高光譜遙感》等課程。因這些課程不僅專業性很強,知識也比較抽象,而現階段本科生教材尚不夠完善,孫林積極搜集國內外與其相關的資料素材,并將收集到的資料和素材進行歸類整理,總結與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的教學素材。
孫林認為,教學工作也是一門科學,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且幽默風趣地把要傳授的教學知識講解清楚,必須要精心設計與準備。孫林重視每一節課,課前都會認真備課,把課程內容吃透,精心準備多媒體課件,以便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多年從事教學工作的經驗使他能夠準確判斷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是難點,所以在講課時,重點和難點較為突出,使學生印象深刻。講課時,孫林會不斷地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理論和相關概念的理解。課上他還經常聯系相關的實例,引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盡可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教學,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吸納新知識。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孫林深知,要做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自己必須不斷進取。2012年,孫林獲得山東省高校骨干教師國際合作培養計劃資助,前往美國訪學一年。全新的環境、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了孫林更多的啟發和幫助,也為他的教學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孫林回校工作,積極開展新的教學嘗試和改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孫林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結構,運用多種方式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凡是聽過他課的人,都對他的新教法印象深刻。
堅守“愛”心 把育人情懷融鑄心房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孫林因此立志要做一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只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孫林的學生告訴記者,“孫老師每天都非常忙,公司學校兩頭跑,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還是會及時與我們面對面交流,詢問每個人在科研方向上遇到的問題,商量討論解決方案。”即使是深夜10點,孫林也會在看到學生因對于大氣輻射傳輸方程不理解而發來的求助后,奔赴校園。他以培養優秀學生為己任,常年放棄周末休息時間,與學生“混”在一起。從開始承擔指導研究生工作至今,他堅持每周召開研討會,聽取學生學習工作進展情況匯報,交流、探討學習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是孫老師的‘愛’,成就了我的今天。”2022屆畢業生小郭感慨道。小郭在本科期間曾是一名“特困生”,臨近畢業時仍有多門課程不及格。面臨可能無法畢業的困難局面,小郭痛苦萬分,一度想要放棄。但是孫林秉持著對學生的熱愛,把小郭留在了自己的公司里,一邊教他業務,一邊幫助他學習專業課,最終,小郭延期完成了本科學業,并考取了研究生。“如果不是孫老師幫我,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里呢,碩士畢業以后我要繼續留在老師的公司里,用自己的力量為遙感事業做貢獻。”
作為博士生導師,孫林共指導過碩士、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培養的多名研究生已經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工作,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孫林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已有20余人進入我國的航天企業,參與到國際的遙感技術合作以及國內的遙感技術應用。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成是孫林執著的信念。為培養學生熱愛科研、嚴謹認真的態度,過去的十年里,孫林有三個暑假是陪伴學生忙碌在渺無人煙的新疆戈壁灘上,兩個暑假工作在蚊蟲遍布的煤礦污水池里。烈日的暴曬、蚊蟲的叮咬,頻繁的暈船曾經多次將他折騰的狼狽不堪,但他始終堅持每一個試驗、每一項任務親自去指導、參與,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研究容不得半點的馬虎和疏漏。
園丁勤育,添三春麗景;桃李競妍,留一路芬芳。孫林堅守著“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信念,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用“紅”心、“德”心、“匠”心、“愛”心匯聚希望之光,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不斷成長成才,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通訊員:周靜宜 記者: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