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欧美疯狂群交一区二区视频,аⅴ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免费看无毒强奸片

X

深度科大

師愛無聲耕耘惟勤 桃李不言碩果滿枝——記濟南校區電氣信息系教師呂英俊副教授
發布時間:2018-04-16 點擊:

 

他平日里不善言辭,課堂上講起專業知識來卻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他的102創新實訓實驗室全天候為學生開放,不管是周末還是寒暑假;在他指導的各類專業賽事里成長起來的學生很多以突出的專業競爭力走向工作崗位或到其他高校繼續深造;他說他的幸福很簡單,就是做著喜歡的工作,不遺余力,不留遺憾。他就是濟南校區電氣信息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呂英俊,1994年畢業留校工作至今,20多年的從教生涯里,主要從事電子、電氣技術、檢測及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課堂永遠是第一陣地

呂英俊一直堅守課堂這一主陣地,為增強教學效果,他堅持潛心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因材施教的思路和辦法。

呂英俊先后承擔過《單片機原理與技術》《微機原理及其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模擬電子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微控制器原理》等課程講授和實驗指導,這些課程既是專業基礎課,又與工程行業發展動態密切關聯;既關乎學生的專業基礎,又要求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了增強課堂授課效果,傳授學生更多、更新的知識,呂英俊認真準備每一堂課,及時充實更新講授內容,授課時以激情、幽默、活潑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互動中增進教與學。這種互動的延伸便是與學生的課外交流,他常常“問教于生”,及時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傾聽學生學習困難和意見,“這樣能讓我更好地把握教學節奏,增強講授的針對性”。

認真能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2007年濟南校區兩系成立后,呂英俊從校本部回到濟南校區工作,針對校區合作辦學學生特點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要求,以及國內、國際相關課程的發展趨勢,他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規律,潛心鉆研教材和新技術,積極推行教學改革。同年,他結合濟南校區學生水平和就業需求,經多方考證、調研和慎重考慮,率先嘗試在大學生學科競賽中試用32位單片機。他在比賽中了解到大多數高校均在使用32位單片機,特別是在工科碩士研究生的科研項目中更是使用頗多,已經成為單片機發展的主流產品。于是,2011年在系領導支持下,呂英俊對單片機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教學改革,把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優化及更新,重新賦予了單片機新的內涵,拓展其應用范圍。

8位機直接升級為32位單片機,這樣的改革不是沒有質疑和壓力,“工程行業如果學的時候都是相對落后的,那就業肯定不會有競爭優勢”,開弓沒有回頭箭,呂英俊全力投入到教改中,他切實抓好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備、輔、考三個環節上。他廣泛搜集各種各樣的素材和例證,力求講授內容簡單化、具體化和生活化,并且把實驗平臺帶入課堂,讓學生直觀所學知識的可操作性,領會所學單片機軟硬件相結合所產生的巨大魅力。課下直接把學生引入實驗室,結合第二課堂的教學,對學生采用不限時的實驗室開放和輔導。他親自帶領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預測、歸納、論證,使教師“傳”的藝術、“幫”的技巧、學生“帶”的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了凸顯單片機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和強化工科院校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的需要,呂英俊采取階段性考試模式,單人單機單題上機操作考試,有時四合班的學生能夠達到110多人,30人次容量的實驗室,一次考試就是4個場次、110份試卷,個中辛苦可想而知。

呂英俊基于上述改革申報的《微控制器原理》課程成為濟南校區優質課程建設項目,2013年升級為校級精品課程。他針對課堂和實驗教學開展的研究還不止于此,自2006年以來,完成年均工作量500多學時的同時,他主持教育教學研究“群星計劃”項目2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校級精品課程、特色品牌文化創建(培育)項目各1項,參與其他教改項目2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1篇。他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優秀園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曾獲校“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

一〇二實驗室是第二個家

呂英俊的102創新實訓實驗室在濟南校區頗有名氣,因為那里每天都有學生在做實驗,晚上燈火通明的,沒有周末和節假日之分;因為每年從這個實驗室里走出去的參賽隊伍在各類專業賽事中屢獲佳績;因為從這里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年薪遠高于同期平均水平……102成了呂英俊課堂之外的第二個陣地,在家人眼里也是呂英俊的第二個“家”。

“與平時上課學習相比,我們更像是研究生的學習模式”,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11級3班的王雅倩非常享受這種天天泡實驗室的小組合作式學習。不少賽事都是在暑假進行的,期間沒有上下課和周末的概念,所有的參賽培訓隊員更多時候都處于一種自覺的高強度訓練狀態,基本上天天都在實驗室或圖書館,“我們的指導老師呂英俊老師也都跟我們在一起,為我們答疑解惑,假期基本上沒怎么休息,特別讓我們感動”。

雖然辛苦,但是呂英俊堅信,這種與其他高校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學生的同臺競技對于工程類學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他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分為參與實踐階段、培養興趣點階段、科技實踐階段、創新思維形成階段四個階段。配合四個階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真正有效地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合起來。對于比賽,讓校區二本的學生同許多985、211高校的一本學生去競爭,他更看重的是對學生全方位的鍛煉,而不是結果。有一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站在高手如云的地方,我覺得我可能知識上不如他們懂得多,但是我學習的能力絕不低于他們,雖然只是一個成功參賽獎,但在心里我給自己的是一等獎,給呂老師的是特等獎!”

近幾年來,呂英俊所指導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全國三等獎1項,山東省特等獎1項,二等獎、三等獎各3項。他指導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得全國二等獎2項,山東省賽區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山東省物聯網應用設計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專項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IEEE全國“電腦鼠走迷宮”大賽全國二等獎1項,山東賽區一等獎1項,山東賽區二等獎2項;ATMEL AVR全國校園設計大賽、第三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全國三等獎各1項;ARM ST校園創新大賽全國優勝獎2項。

只為無愧“老師”二字

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相反,滿盈著對職業之愛、對學生之愛的教育,必將無聲浸潤心靈、滋養成長。

有一次帶學生在北京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比賽中缺少一個元器件,呂英俊打電話向當地的一個朋友求助,言辭懇切地說,“伙計,盡力想想辦法吧,這是關系到學生命運的事情!”這樣的細節被學生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呂老師的境界讓我懂得感恩和關心別人,他為我們的付出沒有任何額外的利益”。在指導學生參賽中,除了專業知識和能力,他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大的心理素質、優秀的團隊協作和良好的個人約束能力,“呂老師風趣幽默而言辭懇切的鼓勵使我繼續堅持了下來,他要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不言棄、不拋棄、不放棄’,在和老師、隊友們奮戰幾個星期后,看到我們調試的程序可以順利運行時,那種喜悅是無法言表的,也真正理解了‘堅持就是勝利’的意義……”

“雖然指導賽事對于職稱晉升沒有什么幫助,但有益學生健康成長的就是一名老師該做的,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老師’這個稱呼,無愧于學生和家長對我們的期望”。走近他,我們讀懂了畢業典禮上他作為教師代表寄語學生時,那些熱烈掌聲背后的深意,那是對呂英俊“十大最難忘恩師”“我最難忘的恩師”“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榮譽稱號的生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