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體頂端
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吹響了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也為地方高校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怎樣才能在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中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如何與地方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學校第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近日,記者采訪了文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孫法柏。
記者:孫院長您好,感謝您接受采訪。文法學院在服務地方、與地方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請問,學院積極推動校地融合的初衷是什么?
孫法柏:推動校地融合的初衷是服務青島,以作為求支持,雙向互動,助力學院學科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文法學院是一個綜合的人文社科學院,涵蓋法學、公共管理、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專業。這些學科專業在許多高校都有開設,學院要發展必須辦出特色,融入地方、服務地方是學科專業辦出特色的首選之路,以作為求支持,同時也為學校融入青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法學和公共管理學科分別與司法系統和政府部門有著天然的親和力,一方面學院尋求他們的支持,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為教學科研提供研究的來源問題;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利用學院學科優勢為其工作提供智力支撐,形成雙向互動。漢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在推動地方的文化研究、弘揚、傳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得到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支持,能夠為該兩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注入活力,也能為學生的視野拓展和知識運用提供機會。
記者: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文法學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體會?
孫法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學院學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正是提升內涵質量的關鍵時期。2016年以來,經過廣泛調研,與地方政府、司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深入交流,本著合作發展、互利共贏、共建共享的原則,結合學院的學科優勢,在知識產權、海洋戰略與法治、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加強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深度合作。其中,“知識產權”方向依托新近成立的知識產權學院以及與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黃島法院、中德生態園知識產權中心、省市知識產權局、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合作平臺。“海洋戰略與法治”方向依托山東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海洋戰略與法治研究中心”,以及與國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戰略研究所、青島海事法院、法學(海洋法方向)專業等平臺專業。“社會治理”方向依托青島西海岸新區——山科大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西海岸新區社會治理中心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青島市政法委綜治辦、山東省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山科大分中心(擬成立)等合作平臺。
校地合作的關鍵是合作共贏。作為學院,要積極調研,與相關部門進行交流,了解地方政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發展理念,了解他們所想所需。經過這兩年的交流調研,發現青島市的各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等非常需要高校的智力資源,但事實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雙方合作缺乏一個橋梁搭建。再就是,雙方合作還需要有“人和”的基礎,“人和”是雙方合作的潤滑劑,雙方隨時的溝通交流,經常性的見面座談,能夠激發合作的愿望,產生合作的議題。在此,非常感謝合作單位的大力支持,也很欽佩合作單位領導干事創業的精神。雙方的合作,能夠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學院的活力,給教師提供“唱戲”的平臺,培養和挖掘教師的潛力。
合作持續的前提是,我們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能夠供給好的智慧,提供好的建議,對實務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這就需要學院的老師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不斷深入地方調研,掌握一手信息,熟悉地方情況。對法院等司法業務部門,要通過掛職、實踐鍛煉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審判情況和司法實務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雙向定期座談交流,研討司法實務問題,為司法實務部門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司法理論水平。
記者:學院教師在融入青島、服務青島方面的準備和動力如何?
孫法柏:學院教師融入青島、服務青島的積極性很高,已有不少教師被聘任為法律顧問、特聘專家、講習團成員、人民陪審員、咨詢專家等。在學院建設的三個重點特色學科方向上,老師們積極配合,組建科研方向團隊,主動與青島、省市的相關部門展開合作,以服務獲得支持、贏得贊譽的同時,也鍛煉和提高了自己。
學院也通過制度激勵方式,幫助教師融入地方服務,從服務中獲得成就,取得成果,實現自身價值,促進科研教學能夠接地氣,促進教學科研水平提升。許多教師已經從交流、調研中獲得了地方發展中需要研究的很多問題,也在積極準備一些調研問卷、學習一些數據統計和分析的方法。教師在主動對接合作單位交流情況,共同探討問題。
記者:在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學院將開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孫法柏: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問題,我的理解主要是“思想再解放”的問題,沒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改革的深入。思想解放的本質問題還是破除阻礙發展、過時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障礙問題,建設法治政府。這一問題正是文法學院所能作為的地方,學院的公共管理學、法學等學科與法治政府建設關聯度高。學院打算加強教師、學生深入基層調研的力度,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決策建議。結合學院既定的三個特色學科方向,重點在三個方面做好文章: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學科建設,助力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需要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需要對知識產權給予強有力的保護,才能給予創新者一個創新的動力,這就需要在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方面加強研究,這一方面已與最高院去年10月份掛牌成立的全國十五個專門知識產權審判機構之一“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組建了研究團隊,并與中德生態園知識產權中心密切合作,更好地探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方式;另外,還與政府的相關部門合作調研,探討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策略。具體來說,著眼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需要,針對青島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的現狀,擬從如下方面深入研究:(1)法院系統“三合一”改革,將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集中由知識產權審判庭統一審理,突破原有的案件管轄、訴訟程序和證據制度的分割和制約,優化配置人力和物質資源,降低訴訟成本;(2)鼓勵檢察系統嘗試介入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但需要謹慎地界定其范圍和運作程序;(3)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三合一”改革,建立專利、商標、著作權的集中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4)在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部門和行政保護部門營造鼓勵創新的適宜環境,鼓勵大膽探索新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
二是,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方面的研究。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也需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學院加強與青島市政法委綜治辦、青島西海岸新區社會治理中心的聯系,充分利用資源,并發揮好山東省法學會擬在我校設立的山東省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山東科技大學分中心的平臺功能。學院已在2016年與西海岸新區合作成立了“山東科技大學——西海岸新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了兩年多的深入調查和研究,為區委區政府的社會治理相關文件的制定提供了許多決策建議,得到有關領導的高度認可,教師在其中也獲得了科研的素材和問題來源,提升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另外,學院將在學科建設上強化法學、公共管理學科在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方面的研究,爭取產生一批有質量的成果,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貢獻力量。
三是,加強海洋戰略與法治的研究和學科建設。海洋經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領域,青島也是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地域中心。學院已在學校的支持下,設置了法學(海洋法方向)專業并開始本科招生,還在碩士層面設置了相應的特色學科方向,加強海洋法治和管理人才培養,學院還積極與青島海事法院、國家海洋局海洋一所、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等對接聯系,尋求支持,共同研究相關問題。學院將利用學科優勢,充分研究世界各國的海洋政策法律以及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在海洋戰略與法治方面做好工作,具體包括海洋權益保護、海岸帶管理、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事司法等方面的法律與管理問題。(記者:高曉華)
窗體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