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登山,往上爬,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這是信息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10-1班學生楊芳舒最喜歡的一句話,她專門把它貼在床頭,讓自己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它。她說,人生沒有爬不過的山,重要的是行動,認準目標之后便腳踏實地前行,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勤奮學習 喜結碩果
初見楊芳舒,她的陽光開朗、自信大方便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聽說她是學數學專業的,更讓記者對她刮目相看。按學院培養計劃,楊芳舒在大一大二時學的是數學大類,大三分方向時,她選擇了信息與計算科學這個分支。楊芳舒一直比較喜歡學數學,她說其實數學學起來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難,反而感覺很有趣。這源于小學時老師的一次鼓勵。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楊芳舒是班上唯一一個考滿分的,數學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她,并讓她當數學課代表,這件事一直深深地刻在她的腦海里,從此楊芳舒便喜歡上了數學,在初中和高中學習期間還獲得過全省乃至全國的大獎。高考時楊芳舒數學考了143分,從醫的父親想讓楊芳舒報考醫學類大學,但喜歡數學的她毅然選擇了報考山東科技大學,繼續學習數學。
進入大學后,楊芳舒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她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平常除了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課后習題她都會主動去做,她認為課后習題比較有代表性,做課后習題便于鞏固所學的知識。記者隨手翻了一下楊芳舒放在書桌上的課本,書上寫得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她做的記號,做的練習題。雖然每天做的練習題比較多,但她并不覺得枯燥無味,反而沉浸在題海中,享受這種做完一道題后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除了做書本上的習題外,楊芳舒還很注重專業學習,平常她還喜歡看一些和專業有關的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
有付出就有收獲,勤奮學習讓她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在校期間,楊芳舒六次獲校一等獎學金,大三期末時綜合測評成績名列班級第一,2012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山東省優秀學生、“尤洛卡獎學金”、第二十一屆“孫越崎優秀學生獎”,多次獲得我校“優秀學生標兵”“雙學標兵”“優秀團支部書記”“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業余時間,楊芳舒還積極參與科技競賽與社會實踐,2012年獲得全國 “高教杯”數學建模國家二等獎、全國數學競賽山東省三等獎、美國數學建模二等獎、蘇北數學建模三等獎、中國“創新杯”大學生數學建模三等獎,2013年獲全國“高教杯”數學建模山東省一等獎等。這些榮譽的背后,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勤汗水,而面對這些榮譽,楊芳舒總是一笑而過,并不引以為豪。
學習工作 兩不耽誤
楊芳舒不僅學習搞得好,班里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在輔導員陳英慧眼中,楊芳舒是個極其認真負責的女孩。她在自己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帶動周圍同學一起進步。在班級里,她是良好的導向,她用刻苦學習的精神感染著每一位同學,讓班里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不管是在原先的數學10-2班,還是現在的信息與計算科學10-1班,楊芳舒一直擔任班里的團支書。大一剛上任時她經常為了做表格、統計各種信息、整理相關資料,有時連飯都顧不得吃,特別是快到期末考試時,又要忙班級工作,又要忙著復習考試,但她都能處理得游刃有余。她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都能擠出來,就看自己怎么利用時間,只要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習工作兩方面都不會耽誤。
作為班級團支部書記,楊芳舒經常抽時間了解班里每個同學的學習生活情況。大一時,班上有位男同學家庭條件比較差,平常生活非常節儉,但他比較好強,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家里的情況。楊芳舒試探著和他聊天,這位同學漸漸向楊芳舒說了自己家里的情況。了解到這位同學家里的真實情況后,團委老師和楊芳舒積極幫助這位同學向學院申請勤工助學崗位,幫他緩解了生活上的困難并鼓勵他好好學習。后來這位同學學習很認真,進步很快,還獲得了助學金。
為了提高全班的學習成績,楊芳舒和班委商議后決定在班里實行一幫一制度,由一名成績好的學生帶一名成績差的學生,大家互幫互學,互相促進,這個好的傳統一直被延續下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班里成績掛科率也一直在全院最低。現任信息與計算科學10-1班班長劉春江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楊芳舒對待同學很隨和,很為他人著想,在時間最緊迫的考試前,她仍在為同學們打點好班里的大小事,讓同學們安心備戰。而楊芳舒也憑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每次學習成績都在班里名列前茅。
在楊芳舒及全班同學的努力下,其所在班級獲得了校級先進班集體標兵、五四紅旗團支部、院級優良學風班集體等各種榮譽稱號。
踐行公益 樂于助人
楊芳舒閑暇時還熱愛公益活動,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
最讓她記憶猶新的是和同學們一起參加“讀早報晚報,做微塵”報紙義賣大型社會公益活動。
當時楊芳舒讀大一,她聽說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在開發區搞報紙義賣公益活動,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這是她進入大學后第一次參加報紙義賣活動。志愿者們把活動地點選擇在黃島汽車站附近,因為這里人來人往,客流量比較大。當時所有志愿者被分成多個小組,并佩戴著寫有“讀晚報,做微塵”的紅色綬帶,每人手里拿著10份報紙,微笑著向過往行人進行義賣。
讓楊芳舒最感動的是,有一位年邁的老奶奶領著她的小孫子正好路過,聽說他們正在進行微塵義務賣報活動,馬上從口袋里掏出50元錢放到了捐款箱,還對她的小孫子說:“等你長大了,你也要向哥哥姐姐們學習,做一名微塵志愿者,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老奶奶還告訴志愿者一定要好好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看著老奶奶遠去的背影,楊芳舒的眼眶濕潤了,耳邊不時回響起老奶奶的話。經過一天的努力,志愿者們順利將全部報紙送出并將全部捐款寄往貧困地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次小小的義務賣報活動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也展示了“報紙有價,愛心無價”的真諦,讓楊芳舒受益匪淺。
楊芳舒是個熱心人,同學們有什么困難,她都會盡量去幫助。
大二暑假時,她和班里的幾名同學一起去開發區一家中美合資的公司打工。因為工作強度大,每天要工作12小時,有一名同學因不適應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進度比較慢,擔心完不成任務,急得哭了起來。楊芳舒適應速度比較快,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得知那名同學工作量還沒完成時,她就默默地幫助那名同學完成了任務。
班里同學有什么煩心事,也都喜歡找楊芳舒訴訴苦,有什么開心事也愿意與她一起分享。舍長楊含玫說:“作為宿舍一員,她對舍友十分關懷體貼,舍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她都會送上自己準備好的藥物,為舍友送去溫暖。”楊芳舒覺得,幫助別人是自己應該做的,在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很開心。
現在的楊芳舒每天還是那樣忙忙碌碌,她正在積極為考研做準備,想繼續在數學海洋中遨游,繼續尋找數學的美!每個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難攀越的山,其實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