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等國家級、省級獎勵169余項;先后獲“五四紅旗團支部”“先進班集體”等稱號;15位同學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讀研……三年多來,能源學院采礦工程(宋振騏班)2020級秉承“開放、協調、創新”的發展理念,以思想建設為引領、學風建設為根本、文化活動為依托,著力打造有正氣、有才氣、有朝氣的先進班集體,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思想引領,傳承紅色基因
班級凝聚各方力量,引領大家勇毅前行。采礦工程(宋振騏班)2020級以“青年思想價值引領”為核心,不斷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班級。班級現有共青團員20名,中共黨員(含中共預備黨員)8名,先后開展“青春向黨,奮斗百年”“學黨史,強信念”等主題團日活動80余次,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借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團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和厚度,班級青年大學習完成率每周均達100%。
班級同學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全班21名同學參與黨員先鋒崗、校園課桌清理等志愿服務累計100余次。
學習進取,踐行金色使命
班級成員群策群力,多措并舉,積極探索“全員發展”學風建設路徑,構建“一對一”學習幫扶模式,形成“班長—學習委員—舍長—宿舍成員”四級學習幫扶體系。班委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學風建設方案,督促班級同學每天學習打卡。同時,建立班級學習資料庫和成績記錄單,學習委員按照課程類別定期上傳學習材料,鼓勵同學們記錄每學期的單科成績和平均學分績點,根據成績變化制作分析圖表,直觀記錄同學們的學習動態,便于對個人成績進行評估反饋,有效指導下一階段學習。
在良好學風的熏陶下,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平均學分達80分以上,六個學期及格率100%,班級95.23%的同學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班級同學獲“國家獎學金”“青島市千名優秀大學生”等榮譽稱號。
科技創新,激發綠色能量
青年人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力的群體,也是推動高科創發展的生力軍。采礦工程(宋振騏班)2020級全體同學敢想敢拼,努力練就過硬本領,積極轉變自身思維,將創新發展與專業特色相結合,勇于創新創造,班級努力探索科技創新發展模式,形成“由點到面、輻射帶動”的科技創新發展體系,積極發揮優秀學子“頭雁領航”作用,多次邀請學院“科創達人”在班級開展“給青春一點專注”科創經驗分享會,讓學長成為“引路人”,率先帶動一部分同學取得成果,逐漸形成班級的“領路人”,不斷用成功者的案例輻射帶動全體同學參與科創競賽,最終實現整個班級創新成果的“大豐收”。
在良好科創氛圍的帶動下,班級同學獲得全國過程裝備與實踐控制大賽國家級二等獎等國家級省級獎項169項,作為第一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4篇。
社會實踐,播撒青色種子
班級同學秉持“講實干、重實踐、求實效”的理念,在學校、學院舉辦的各項比賽中展露風采,主動組織內部文體活動,在校運動會單項比賽中拿到學院最好成績,在學院運動會中成績排名第一。他們勇于承擔起學院和社團組織的各項工作。班級同學擔任學生兼職輔導員,在工作中不斷服務同學、磨礪自我,并不斷豐富班級第二課堂活動。
班級全體同學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他們累計開展57次社會實踐活動,足跡遍布北京、濟南、青島等地,3名同學參加青鳥計劃,獲校級表彰8次。班級成員作為負責人連續兩年帶領校級重點團隊進行調研,撰寫的調研報告、實踐故事獲校一等獎,制作的實踐視頻獲校一等獎,走進學校和社區開展黨史宣傳教育,實踐事跡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寒暑假社會實踐做到全員參與,班級4名同學參加青島國際啤酒節志愿服務活動,2人參加中國網絡試聽精品創作峰會志愿服務活動,多名同學參加馬拉松志愿服務等活動。
不辱使命,踐行紫色擔當
班級同學組建“墨色烏金”能源社團,開展“墨色烏金煤企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踐活動50余次,三年多來走遍全國8省17市,行程14680余公里,形成調研報告21份,“墨色烏金”實踐團隊連續三年獲評優秀實踐團隊,該社團獲評全國煤炭行業科普教育社團,相關事跡被《中國青年報》(頭版)、中國教育新聞網等報道。
班級同學通過師生共建、教研互長的模式,參與企業“蹲點服務”,背著50多公斤設備,乘罐籠度過漆黑的井筒,坐猴車經過深邃的巷道,把問題當課題,參與老師們在采礦塌陷機理、控制與環境治理等項目研究,用青年科技力量在礦區一線繪就“煤”美與共的生態畫卷。
采礦工程(宋振騏班)2020級全體學生始終堅信,成績屬于過去,發展屬于未來,將繼續心懷夢想,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共同邁進,屬于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通訊員:陳沖 朱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