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欧美疯狂群交一区二区视频,аⅴ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免费看无毒强奸片

X

科大學者/故事

蘇學成:承擔863項目的機遇與經歷
發布時間:2019-04-22 點擊:

 

 

1994年春,我們研制的機器人項目順利立項為“噴漿機器人產品樣機”,經費110萬(其中863承擔70萬,煤炭部承擔40萬。后來863實際給了80萬,煤炭部實際給了10萬)。

機械加工仍由濟南重型機器廠承擔。該廠離我校約有25公里,樊炳輝負責跟班機加工,每天一早坐廠里班車去,晚上跟班車回來,很辛苦;盡管樊炳輝坐車暈車,但從不懈怠。我是在遇到難題時才去。機器人運回實驗室后,全體成員都忙了起來,機械要調試、液壓系統要調試、控制系統要調試,這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大家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確保完成調試,同時還要把機加工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因為項目目標是“產品樣機”,一切都要以井下現場要求為標準,所以對長于做實驗室演示的教師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同時也是改造和提高的過程。好在每個人都干勁十足、十分認真,任勞任怨,相互協作,勝利完成了全部調試工作。回想起來,我們的團隊是可愛的,過硬的。

防爆問題對內行來說,是個常規的任務,對我們來說可就是個大難題了,因為團隊中沒有懂防爆的。那就從頭學起,復雜的自控系統都擋不住我們,防爆問題自然也難不住。

做防爆實驗要到國家規定的單位,當時在撫順正趕上當地零下幾十度的寒流,我們克服重重困難,邊觀察,邊琢磨,邊解決,沒有影響總體進度。

在協莊煤礦的井下工業試驗,大家嚴陣以待、全力以赴,這是對我們的最終考試,課題組全體出動。盡管協莊煤礦是我的老根據地,但噴漿實驗只能按掘進工序的進度來安排,雖然天天下井,也只能聽從作業班長的安排。試驗操作和試驗過程由李貽斌負責,責任重大。試驗中,大家全神貫注,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高標準地驗證了我們的機器人。

正因為有上述基礎,到1997年底專家組驗收時,863專家組到井下親眼看了噴漿機器人作業的情景和效果,非常滿意,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由此專家組認為我們這幫人實在、認真,說到做到,值得信任。

不久,863專家組認為煤礦井下環境太惡劣,要我們對樣機繼續試驗和完善,又立了項“噴漿機器人的繼續試驗與完善”,并給了25萬元經費。于是我們又一鼓作氣,把機器人在抗惡劣環境和適應工藝要求等方面,做得更好更完善了。這樣到了1998年,項目取得了專家組滿意的結果。但1998年正趕上煤炭系統低谷,不可能購買噴漿機器人。

863專家組也著急了,抱著這么大希望做的,卻賣不出去。面對此情,專家組和科技部提出一個建議:改做大型的。根據是,國家正在大建公路、鐵路,隧道很多;長江三峽、小浪底水力發電站等,要建很多導流洞等等;這些隧道和涵洞都十幾米或幾十米高,正急需大型噴漿機器人。對于這個決策我們喜出望外,我和李貽斌、樊炳輝到小浪底調研,小浪底水電站的涵洞很大、很多,他們用的噴漿機器人全是外國進口的,一臺要300多萬元。

回來后立即寫報告。不久863專家組專門來我校開論證會、省里兩個廳長也到會,這在我們學校還是第一次。答辯會開得挺圓滿,不久立項為863重大課題“大型噴漿機器人產品化”,經費330萬元。這在我們學校是破天荒的,在省內也引起轟動。

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是腳踏實地地去干,到2000年研發出了兩種結構型式的大型噴漿機器人,超額完成了項目的預定指標,質量和功能絕對不比國外的差。863專家組很滿意,省里也很認可。該成果被省里評為2000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并且排名第一。我們事先并不知情,登報報道了,曹書記、王校長看到后都親自打電話祝賀。后來學校還重獎我們10萬元,這對我們是很大的榮譽和鞭策。

接下來的關鍵是要把產品推廣出去。怎么推廣?就得多跑現場,到現場去做長時間的現場試驗,讓現場認可和熟悉我們的機器人。2000年,除了在濟南高速公路做實驗外,最長的一段時間是在東秦嶺18公里長的隧道,它是西安到合肥鐵路的關鍵工程、國家重點工程。我們就到那里去教工人使用,同時也讓現場認可我們的機器人(那里也有日本等國的噴漿機器人)。這種隧道都在深山老林,我和李貽斌、江浩、王傳江在那兒住了一個多月,還經常上夜班。在工地上,條件很艱苦,住的是臨時工房,與工人同吃食堂,菜全是辣的,吃飯成了負擔。在那么多天里,沒有一個人叫苦,大家都一心撲在設備上。第29天,863專家組叫我去北京辦事先走了,他們3人又在那兒多住了一周。直到工人操作熟練了,他們才返校。

就這樣,先后陸續賣出了幾套噴漿機器人。2001年我們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863專家組對我們評價很高。2001年,正好是863項目15周年,機器人主題召開全國性會議慶祝,專家組指定兩個人發言,一個是沈陽自動化所的所長(不久當了院士),他代表科研機構;另一個就是我,代表高校。我想,我們山東科技大學能作為高校代表發言,是為學校爭光,也表明了我們的工作業績。會上,我們課題組被評為先進集體,李貽斌和樊炳輝被評為先進個人。

對我的發言,大家覺得挺有激情。其實這是由感情決定的,因為我們能承擔863項目,就覺得很神圣、很榮幸,從內心很感謝863、科技部和國家,所以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情色彩自然比較濃;同時也由于我們多年來一直干得很努力、很辛苦,所以感想頗多,情緒也就不同。

說心里話,項目之所以能立項、能專心致志地干,與學校、人事處和學院各級領導的支持分不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感受越發深切。例如,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我一直希望能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有實體性的團隊,骨干人員必須集中在一起并組建為一個實質上的單位,以便統一安排調度;二是專業上實行學科交叉,即人員必須包含機、電兩個學科的人,同時還須包含教師和工廠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一點,對以產品為目標的項目更有意義)。但是,要得以順利實現,沒有學校各級領導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后來的實踐證明,這兩方面是項目成功的最基本條件之一。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心想事成,得益于領導們真心誠意的支持,人事部門(當任處長馬殿平)真心實意幫了大忙,我很感謝他們。

總之,我們的幾個863項目都能保質保量甚至超額完成,產品化工作做得也不錯,專家組都非常滿意。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后來這些人中有不少成為國內、省內機器人領域和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從這些角度看是成功的。

選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講述:蘇學成 整理:田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