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礦業學院特殊開采研究所(簡稱特采所),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在特殊條件下煤礦的開采,以及煤礦開采的相關規定、判別方法和應采取的技術措施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煤炭仍然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當時的煤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在困難條件下的煤層也需要開采,譬如鐵路下、村莊下、建筑物下,還有水體下壓的煤,都需要想法把它開采出來。特采所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在這些特殊條件下,如何安全、高效地把煤采出來。
當時全國的權威研究機構主要是煤炭科學研究院的北京開采所及西安煤炭分院的水文地質研究所。而我們起步晚,底子薄,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缺少人員,缺少經驗,缺少經費,缺少設備,更談不上科學技術。
最初,特采所只有一個3人的科研小組,當時是荊自剛、孫正鵬和李長城3個人。1980年,我從地質系調到了采礦系,參加了這個小組。后來,我們擴充了一些優秀的留校畢業生和外校的一些青年教師,譬如南京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將隊伍擴充到了十多個人。于是,我們就向院領導申請,說能不能建立一個研究室或者教研室。當時的山東礦業學院領導審時度勢,經過研究,批準同意建立特殊開采教研室。
特殊開采教研室成立后,人員慢慢多了,工作條件也逐漸趨好,研究項目也多了起來。當時接收了不少橫向科研項目以及國家一些比較大的縱向項目,教研室的影響也慢慢擴大了。再后來,教研室又慢慢發展成了研究所。
后來,在科研過程中,最有意義的就是研究團隊發明了巖石裂縫探測器。在這個基礎上,特殊開采研究團隊在礦井下面探測的時候,通過大量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個防止底板突水的“下三帶”理論,后來這個理論在全國范圍都得到了承認,而且起了很大的實際作用。
有了手段,有了理論,我們團隊就有了競爭的實力。在“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論證當中,團隊人員參加了煤炭部主持的項目論證會?!捌呶濉眹铱萍脊リP項目,煤炭部僅僅分得1項,那就是在一些比較老的礦區比如說開灤煤礦,已經開采到了井下1000多米。開采得越深,防止底板突水的難度就越大,危險概率也就越高。想預防它,難度也逐漸加大。所以,當時煤炭部只有這樣一項“七五”攻關項目,就是研究如何在深礦井的開采下預防底板突水。當時我們國家的幾個權威研究機構都參加了這個項目的論證,我們也受邀參加了論證。論證當中也意味著競爭,就是爭哪個單位能獲得這個項目。當時競爭是比較激烈的。論證當中,甚至采取了現場辯論的方式,即各個單位拿出初步研究方案,論證怎么完成這個項目。
當時,我們遇到了相當強的競爭對手,對方當面問我:“你們有什么絕招能夠保證完成任務?”面對強手,面對權威,我們也不氣餒,我們就說:“我們有絕招!但是呢,這個絕招現在不能公布?!?/span>
論證會上,我們拿出了絕招,顯示了我們的實力,煤炭部的領導認可了我們的方案和對策,最終把這唯一的一項煤炭部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交給了我們,由山東礦業學院特采所獨家承擔。很多時候攻關項目是需要多家單位共同合作來完成的,這一項目交給我們特采所獨家完成,意味著煤炭部對我們論證當中所闡述的觀點非常認可,也很相信我們,就把這個項目交給了我們獨家承擔,這是很不容易的。
這個項目就選擇了開灤礦務局的趙各莊煤礦。我們在1200米的井下進行科研。經過長達數年的井下探測、研究、攻關,最終我們按要求完成了項目,而且成果通過了專家的評審,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比較高的一個評價。
山東礦業學院特采所不但完成了國家科研攻關項目,而且獲得了國家級別的獎勵!此后,特采所的聲譽、影響進一步增強,在特殊開采領域里面搶占了一席之地,能夠跟國家頂尖的研究機構平分秋色,為山東礦業學院提高知名度做出了貢獻。
我們的團隊成員當時還都比較年輕,我們留校的畢業生和外校分來的青年老師也都相當年輕,在我們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心、奮發向上,發揚創新精神,不畏艱難,向科學高峰奮力攀登。大家不怕苦,也非常能吃苦。因為當時研究的項目都非常危險,你想這種特殊條件下,比如說我們研究防底板突水,那萬一突水呢?研究工作本身就帶有非常大的風險,而且在條件這么惡劣的環境下,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的觀測、工作,充分反映了他們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特采所從一個3人的科研小組,慢慢地已經能跟全國權威的研究機構平起平坐了,在這個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再后來,由于學校的發展,需要更加集中力量發展我們的專業,因此學校決定將礦壓所、特采所還有采煤系,合并成立了新的教學研究機構。當初建礦壓所、特采所,都是煤炭部特批的,編制為處級單位的研究機構,為了顧全大局,忍痛把兩個所和采礦系合并了,成立了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也為了學校更好地發展。合并之后在泰安校區開展工作,后來整體搬到了青島。
成立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以后,在郭惟嘉院長的帶領下,很大一部分堅持了原來特采所的研究方向,也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果,獲得了很多部級和省級獎勵。
回顧這段歷史,講述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青年人:要不怕艱難,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創新,攀登科技高峰。秉承一股勇氣和實干的精神,才能取得應有的成果。山東礦業學院特采所的成立和發展壯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述往事,思來者。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選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講述:李白英 整理:信永華)